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南京老城南改造争议4年未决 温家宝曾两度批示
2009年07月06日 04:12新京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老城南渐逝

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在持续多年进行的旧城改造中,一些老城故居已被拆毁

有几件事,让老南京人印象深刻。

2000年7月4日,有着百年历史、关押过陈独秀等一批名人的南京老虎桥监狱,因城市开发需要,被拆除。

2004年国庆节,民国建筑新街口胜利电影院,许多南京人有着在这里看电影的记忆。在影院外部被塑料布拉盖起来7天后,人们发现,电影院不见了。

2007年,秦淮区,姚文才、陶行知等故居,一夜之间被拆。

而实际上,老城南在南京曾是重点保护对象。

南京在1982年,就成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两年后的《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定,要尽可能保持整个秦淮风光带的古街巷格局,并把乌衣巷、琵琶巷等,列为重点保护范围。

1995年,《国务院关于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的批复》,重申了对老城南的保护。

批复中提到,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和落实《总体规划》确定的12片重要历史文物保护地段的各项保护规定。

据调查,这12片重要历史文物保护地段中,有5片为城南传统民居,它们是门东、门西、大百花巷、金沙井、南捕厅。

《总体规划》要求,“做好这5片传统民居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在当时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保老城、建新城”发展方略的背景下,2003年,南京市规划部门牵头编制了《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

《规划》在保护门东、门西和南捕厅的基础上,将老城南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范围扩大至安品街。

不过,“《总体规划》无力阻止破坏性的‘旧城改造’”,资深文物考古专家蒋赞初说,10年间,邓府巷、剪子巷、皇册库、承恩里等多片老城已被拆毁。

在一些学者看来,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持续多年进行的旧城改造,对南京历史文化名城造成了严重破坏。

经梁白泉等一批文物专家证实,自2001年以来,至少有36处区、市、省级文物因旧城改造等被毁。

旧城改造中的民生

一位张姓居民称,既然旧城改造是为改善民生,为何拆迁补偿那么少

一边是文物在旧城改造中逐渐消亡,另一边是有人盼着旧城改造来改善生活环境。

6月22日,千章巷里的一户人家正在搬家。一位退休老人说,他一家三代住在一间不足20平米的房里,夏天潮热,冬天湿冷。没有厕所,没有厨房,生活不便。

南京市建委宣传处处长丁昌华说,“这些居民(生活环境)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不知道那些联名上书的专家们有没有来看过。别说来体验,就是住一天也受不了。”

他认为,“旧城改造中,南京市是不追求利润的”,为的是改善民生。

今年初,旨在“加快扩大内需”的200万平方米“危旧房改造工程”,被南京市政府提上日程。南捕厅、门东、门西、教敷巷等历史街区皆在“危改”之列。

丁昌华说,经过调查统计,绝大多数居民都愿意搬迁,只是他们觉得补偿标准太低了。

千章巷旁边的评事街98号,是施开华的家。他家建筑面积13.3平方米,属于拆迁范围。

经评估,建设方南京城建历史文化街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给予拆迁补偿款、室内装修、附着物补助等共10.3098万元,而施开华提出30万元。至此双方没有达成协议。

在一位张姓居民看来,既然政府说旧城改造是为了改善民生,那为什么改造后的别墅要卖三四万一平米,而补偿给他们的价值不足一万。

正在实施的南捕厅四期工程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需拆迁4200户居民。据南京市发改委官方网站介绍,将投资35亿把这里建设成“高档江南园林别墅”、“别墅TOWNHOUSE”。

多位有过商业建筑规划经历的大学教授认为,依照项目地段和市场规律,这些别墅、公寓一旦建成,市价均不少于四万元一平米。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吴明伟,是《南捕厅街区历史风貌保护区更新规划》(下称“南捕厅更新规划”)项目负责人,2003年接手南捕厅项目规划以来,他领导的团队6年内对该规划进行过多次修编。

6月21日,他介绍,随着拆迁补偿标准提高,规划多次调整。考虑到南捕厅不可建高层,经测算后,只有提高项目档次,拆除更多计划保留的房子,才能“就地平衡”。

他坦陈,因为南捕厅项目是南京市2009年十大项目工程之一,市里要求加快步伐,短期完成,所以动迁、开拆很快就开始了。

而专家蒋赞初的一个观点是,南京在城市建设上不能大搞“推平式”拆房改造,“如果政府顺从房地产商净地开发,南京每年至少10%的文物会被损毁。”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缪汶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