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白岩松:有人说做新闻评论员需要思想 这是误读
2009年06月25日 13:59新民周刊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新民周刊》:那你会不会为了让这扇门永远开着,就站得离门远点呢?

白岩松:我这样做了吗?我的节目每天都在播,我是不是站在前沿的,大家看得非常清楚。如果一个节目怕越位,和自己的后卫站在一起,这样的节目早被淘汰了。我绝不会因为怕越位而失去前行的勇气,我一直在说要贴着最后一名后卫站着。

《新民周刊》:赵忠祥说,新闻评论最重要的是预报,说准明天会发生什么。你怎么看这个说法,预报重要吗?

白岩松:不重要,思想也不重要。在一个纷繁复杂的时代做新闻评论员,最需要的是勇气、敏感和敏锐,还有预判和方向。总有很多人说,做新闻评论员需要思想,这是个误读。思想就那么多,我不是写学术论文。比如周一我在节目里提出一个明确的看法,今后的高考能否改在每年6月的第一个周末。今年的高考第一天是周末,和第二天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社会也付出了极大的成本。这需要思想吗,只是需要有人说出来。

《新民周刊》:现在很多电视台强调双语主持人。你觉得外语能力对于主持人来说是关键吗?

白岩松:有更好,没有也不是大问题。我上次在耶鲁演讲时用的是中文,即使我英文再好,我有足够的能力做英文演讲,我肯定还是用中文演讲。当然耶鲁方面考虑得也很细,他们给我请的翻译是美国人,他以听众最能理解的方式来翻译。如果是来自中国的翻译,对我的理解极其准确,但是翻译后不一定。我是学俄语的,现在也在学习英语,曾经花了一年从ABC开始学起,现在应付日常对话已经没问题,未来肯定还要继续深化。

《新民周刊》:当时你在美国制作了《岩松看美国》,还是你一贯关注细节的风格,但我知道出发前很多同行都在期待着你能接触到美国的大人物们。

白岩松:没有细节,就没有节目。意识形态中任何的伟大,都是由伟大的细节构成的。我可以选择很多热门选题,但到了我这样的年龄,我不会选择那些表面很热闹、一两期收视率很高但过后就被忘了的节目。很多人问我如何看待收视率,我说,我心目中最高的收视率是中国的乡村里能开出一辆校车,无家可归者也可以在公共图书馆里自由穿行而不遭受歧视。

接受表扬,也接受批评

《新民周刊》:你过了为得奖开心的年龄,你也过了要收视率证明自己的年龄。十几年前你绝对不是这样想的吧?

白岩松:那当然,过去几年在我身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在我不会为收视率而去做什么,但我的节目收视率从来都不低,上两周整个频道的最高收视率都是我的《新闻周刊》;我不会总去说一些人们觉得好听顺耳的话,有些事情是要有勇气挨骂的;不能再想着要有多大多大的影响力,我不过是万千声音中的一个;关于奖项,我拿到了中国新闻人所能拿的所有的奖,希望有一天我能退出所有的奖项。

《新民周刊》:你这份工作随时随地要面对批评,当然有时可能是极其夸张的误解,你怎么反应?

白岩松:我能接受很多过度的表扬,为什么就不接受批评呢?你以为给我的表扬都正常?我1989年毕业,天然对民主会有自己的思考,你可以不同意别人说话的内容,但是要维护别人说话的权利。让别人说吧,很正常,哪怕不对的声音。他可能今天骂你,过段时间可能就会觉得你是对的,要有一段过程。

人该如何面对批评?我也一样,没有道理,我不会生气;有道理,那我就要慢慢去改,而不是去责骂批评者。整个社会都该给批评者更宽松的余地,将来的新闻评论会越来越多,有对的也有不对的,整个社会要有一种包容。不能因为有不对的声音,就连对的声音都不能说了。不对的声音,也是众多声音中的一个。

《新民周刊》:继续往前走,最大的动力是?

白岩松:往前走,最大的动力就是好奇。别想那么多,把眼前和未来短期的事情做好,保持永远的好奇。最佳的状态应该是“我去意已绝,观众恋恋不舍”,千万别反过来。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郭敏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