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陈志武:经济刺激目标应是保就业而非GDP
2009年05月30日 07:16人民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经济增长瓶颈不是物质生产能力不足,而是消费需求不足

记者:陈教授,您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问题?

陈志武:正因为不断靠固定资产投资,不断靠建设带动增长,我们中国人有一个很难调整的观念就是我们一谈到发展经济首先想到的就是发展就等于建设,或者是建设等于发展,不断提高生产能力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靠这些建设带动发展。我们觉得原来在农耕社会的时候吃不饱穿不暖,每个中国人在几千年前面对的挑战,这个生产能力低下的时候一谈到发展就涉及到生产能力的提升,建设的问题,所以建设就等于发展。但是到今天我们要换一个角度,现在的物质生产能力和200多年开始的工业革命相比,现在已经达到要多少东西就生产多少东西的水平,不管是粮食还是衣服,所以今天经济增长瓶颈不是物质生产能力不足的方面,是在消费需求不足这方面。

现在我们看到1952年的时候中国民间消费相当于GDP的69%,所以今天看到的美国民间消费相当于GDP71% 时候觉得美国人喜欢花钱、喜欢享受,民间消费占GDP71%的程度,中国在1952年当时的经济结构差不多和美国类似,原因不太一样,美国是物质过剩的社会,而1952年的中国更多的是追求温饱的社会,追求温饱的社会从各种各样的指标看食品消费、基本的生活用品占每个人的生活非常高,1978年占42%,到2006年下降到35.5%,我们看到固定资产不断投资,民间消费需求直线下降,有这两条线产生的压力会怎样?这些生产容量、这些生产能力必须有其他的地方提供需求才可以使得这种模式,经济增长的机器可以转起来,为什么出口市场不断增加,产业提升了工业基础不断发展,中国的民间消费没有办法跟上来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出口的消费把经济方方面面变成可以支持的。所以对出口的依赖对全球经济增长负增长的关联度上升到这个层面。这也是大家看到的比较多的。

但是过去靠投资带动增长模式,依赖出口的模式有一个基本的条件。第一个条件是世界市场需求在不断增加,为什么97、98年国家通过基础设施比较成功,就是全球除了亚洲,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解决互联网带来的新的推动力当时是处于非常旺盛的时候,这时候98年通过国家在固定资产投资、在基础设施工业产能方面做很多投入不是问题。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没有加入世贸,中国制造业的优势,特别是劳动力、技术方面的优势没有办法体现出来,在97、98年的模式可以成功的。

另外是成本优势继续存在。现在我们看到的成本优势稍微有一点降低,新的劳动法的原因和过去的这几年的增长终于让老百姓的收入有提升,就变成越来越贵的到时候,另外2001年年底加入世贸有7年,这个能力用得差不多了,关于这个问题国资委和我的看法不一样,国资委觉得01年之后国有企业的利润增长、消费增长都是因为国资委更好的管理所带来的结果。也许本身是这样的,更大的原因是01年加入世贸之后带来新一轮增长和新一年的红利要几年时间才能消耗,所以世贸红利是过去几年国有企业盈利水平不断增长的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水涨船高,他们可以得到很多的增长机会。当然国际市场的需求不用我说,这次因为危机的原因,在未来几年总体上对美国人和其他国家的花钱的人的动力、胆量冲击比较大,尽管金融危机本身在美国下半年会达到低谷,慢慢地复苏的水平。(原题:寻找危机传导链条 治理危机社会后果)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周磊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