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有难度
袁隆平终日在他的水稻研究基地里忙碌。
袁隆平的身后是那辆人们熟悉的“奥迪”。
袁隆平和本报记者合影。
袁隆平在接受专访。
在三亚水稻试验基地接受本报独家专访
建议政府高价收购农民粮食后平价卖出
“袁隆平”,这是一个令所有中国人都感到骄傲的名字。他发明的杂交水稻,是让人人都能够享受的福祉。没有人怀疑,他对中国农业乃至世界农业的贡献居功至伟。
记者获悉,在4月中旬的博鳌亚洲论坛前后,国家领导人将在三亚南繁杂交水稻试验基地接见这位作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三亚拥有充足的阳光,水稻可以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从1968年开始,袁隆平几乎每年都要来到这里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如今一般每年会待一个多月的时间。
4月6日,这位世界闻名的“杂交水稻之父”在三亚南繁杂交水稻试验基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从办公室到试验基地田埂旁,采访进行了一个多小时。
袁隆平坦言,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难度很大,在耕地减少的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单产。为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他建议政府改变补贴方式,高价收购农民粮食,再平价卖出。同时指出,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中国的粮食储备最少要有100天,最好能够达到半年。
文/图 本报特派记者曾向荣、关家玉
虽然已经79岁高龄,但袁隆平院士依旧活跃在他的超级稻研究基地。从一般杂交稻的研究成功,到超级稻的一期、二期,他将我国水稻的亩产量从300公斤左右先后提高到700公斤、800公斤。如今的目标是,超级稻在2012年实现亩产900公斤的梦想。
作者:
曾向荣、关家玉
编辑:
汪敏
|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