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温家宝: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2009年01月04日 15:07新华网 】 【打印

第二,关于农村教育问题。我们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发展农村教育要重视两点:一是要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实行城乡统筹,把农村教育放在重要地位。解决农村教育的问题,必须改善农村的教学条件,包括校舍、设备、远程教育。所有学校的建筑,都要建成最安全的,也就是让群众最放心、让家长最放心、让学生最安心的地方。这就需要加大投入。2007年至2008年,我们用于全国农村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共达268亿元。要认真总结这几年危房改造工程及校舍维修改造机制实施的情况,在落实国家关于扩大内需的重大措施时,要制定和完善中小学校校舍建设的规划。二是要下决心解决农村教师缺乏的问题。农村教师在农村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农村教师当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一个是待遇问题,一个是素质问题。当然,这两个问题也是相互联系的。待遇问题,工资、职称、住房这些都应该逐步加以解决和提高。从2009年元月1日起,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制度,这将涉及公办义务教育学校1037万人,必须及时研究和妥善处理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把这项工作认真搞好。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就得号召并有具体政策引导大学生、师范生到农村去任教。有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本来经济社会发展了,农民收入逐步提高了,农村孩子上学的机会多了,但是他们上高职、上大学的比重却下降了。这有多方面原因,要认真分析研究,关键是要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统筹。很多名人都是苦出身和从农民中来的。农村学校教育条件差,但是农村的孩子们素质并不差,同样能够成才。我们现在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比较低。在这次教学改革和发展规划当中,要特别重视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

第三,关于职业教育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需要。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职业教育很重要,应该搞得更好。在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当中,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样做有利于缓解当前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紧缺的矛盾,也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扩大社会就业。特别是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特点,要重视农民工培训。真正重视职业教育还是近几年的事情。国家确实把它放在重要位置。就拿奖助学金来讲,我们把最好的待遇给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从而能够就业,能够生存,能够为社会服务。从这一点来说,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是面向整个社会的教育。职业教育面向的不仅是服务业,还有工业、农业。比如说数控机床的操作,那得需要职业教育的培训。现在我们要注意的是职业教育的规模、学科的设置,需要和社会需求相吻合,因为它是面向整个社会的,所以又应该和社会发展相协调。我国的职业教育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问题在什么地方?一方面要转变社会观念。社会上有些人不把职业教育当作正规教育,认为上了职业学校低了一等。另一方面也要研究具体的引导办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包括加大职业教育投入,逐步对农村职业教育实施免费政策。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收入,合理确定中职和高职的比例,做到合理、适度、协调、可持续。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要认真研究,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学校兴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第四,关于高等教育问题。从长远看,我们不仅要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满足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把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归根到底是多出拔尖人才、一流人才、创新人才。高校办得好坏,不在规模大小,关键是要办出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要对学科布局、专业设置、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引导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学术发展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加强高水平大学建设,建成若干国际一流大学,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质量、多样化的创新型人才。

第五,关于教学改革问题。对于教学改革,教师、学生包括家长都反映强烈,希望课程设置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的实际,要求减轻学生负担。其实,教学不光是课程的改革,应该是整个教学的改革,课程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在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认知是教学的一部分,就是学习。在认知方法上我们还有缺陷,主要是灌输。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解放学生,不是不去管他们,让他们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我最近常思考,从自己的经历感受到,有些东西单从老师那里是学不来的,就是人的思维、人的理想、人的创造精神、人的道德准则。这些,学校给予的是启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学习。学和思的结合,行和知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维,老师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这不是分数能代表的。教学改革还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就是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我一直信奉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不在于老师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数学家或文学家,而是老师能给学生以启蒙教育,教他们学会思考问题,然后用他们自己的创造思维去学习,终身去学习。

要围绕加强素质教育、多出人才,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要认真思考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更多的杰出人才?从而对教育体制、办学模式以及小学、中学、大学的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研究,整体谋划。教育的根本任务应该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观念更新和培养模式创新要成为规划的亮点。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文理科差别不要搞得太大,学理工的应该关心社会,提高人文素养;学文科的应该加强自然科学知识学习,提高科学素养。

相关报道:

温家宝:企业家回报社会最好是投资教育

温家宝:高校办得好坏不在规模 关键是要办出特色

高校债务首次被列入内地教育部工作要点

温家宝邀教师做客中南海 问计教育发展规划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温家宝   编辑: 汪敏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