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
5年前专门赴美拿回马思聪遗物的广州艺博院副院长陈滢回忆:
我们手捧着106件遗物回国
新快报12月12日讯(记者陈琦钿实习生林梅芳)目前,马思聪遗物几乎全部都收藏于广州艺博院。
昨日记者有幸采访到了5年前专门去美国拿回这批遗物的人———广州艺博院副院长陈滢。
据陈滢介绍:2001年马思聪的女儿马瑞雪回国后,从北京到广州一路上都在物色地方建“马思聪音乐艺术馆”,因为她要实现父亲“落叶归根”的夙愿。“最后马瑞雪挑中了广州艺博院,她还决定把马思聪的遗物全捐赠出来。”陈滢回忆道,2002年1月,她和广州市政府的相关人员专门飞到美国,“当时的马瑞雪其实已经是癌症后期,她是在医院的病床上和我们签署捐赠协议的……可惜,在艺术馆开馆前,马瑞雪就病逝了”。
因为此事,陈滢到过马思聪位于费城的公寓。陈滢说,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公寓不大,好一般,而且还很杂乱”。据悉,那时的公寓已是马思聪的儿子马如龙在住。“我们拿了马先生生前最喜欢、也是专用的两把小提琴,其中之一是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工匠斯特拉地瓦利300多年前制作的,是马思聪所有遗物中最贵重的。另一把小提琴,是马思聪到美国之后买的;还有两箱子他的音乐手稿、乐谱、演出服装、私人用品等,一共是106件遗物,”陈滢告诉记者,“我们还特地空运了马先生的夫人王慕理生前专为他伴奏的钢琴,现在艺博院里放置的地毯、钢琴全部是按马先生费城家里的摆设来还原的。”
有意思的是,当年为了妥善保护马思聪的遗物,陈滢一行人“分工”,每人都是以“手捧”的方式,小心翼翼地把遗物从美国带回广州,“到了广州,我们都成了僵硬的‘木头人’,骨架都快散了……”
上图:马思聪音乐艺术馆最终落户广州艺博院。新快报记者夏世焱/摄
马思聪艺术馆捧出“镇馆之宝”
大师晚年演出服首展
新快报讯(记者陈琦钿实习生林梅芳/文夏世焱/摄)昨日记者获悉:本月14日,广州的马思聪音乐艺术馆将首度公开展出马思聪生前用过的眼镜、陶瓷笔筒、笔、晚年穿过的演出服等一批“镇馆文物”。
很多老广也许并不知道,就在艺术博物院的二楼,有中国第一个音乐家艺术专馆———面积达400平方米的马思聪音乐艺术馆。展馆内的常设展品有:马思聪生前2把专用小提琴、珍贵手稿,如有其晚年力作、改编自《聊斋志异》的芭蕾舞剧《晚霞》的手稿等。马思聪的两把小提琴中,有一把是出自十七世纪的意大利制琴师斯特拉地瓦利之手。这位制琴大师一生虽然制了1000多把小提琴,可流传到现在的极少,其中为人所知的一把在美国小提琴大师梅纽因手中。
因为藏品非常珍贵,所以艺博院保证做到每天24小时保持恒温、恒湿和严密的保安。
此外,艺术馆内还特设了音乐欣赏区,安装了四个42英寸大小的屏幕和六个触摸屏,市民戴上专业监听耳机,轻点“等离子荧屏”,不但能听到马氏主要经典音乐作品,还能欣赏到很多对马思聪音乐创作有重大影响的名家的作品。
12月11日,广州麓湖公园聚芳园里的马思聪雕像已经建好。骆昌威 摄
马思聪将长眠白云山麓
其雕像已在麓湖聚芳园竖起
新快报讯(记者陈琦钿实习生林梅芳)麓湖公园北岸的“聚芳园”将成为马思聪长眠的地方,14日,他的骨灰将撒在这一片白云山麓上,而日前,纪念他的雕塑已经先行在园子内竖起来了(见下图,夏世焱/摄)。
昨日,记者来到聚芳园,看到了矗立在园子中心的马思聪纪念雕塑。雕塑高3.8米,由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石和铜像、底座组成。马思聪的半身雕像由青铜铸成,他左手执小提琴,右手执弓,神态凝重,似乎在浓浓乡愁中酝酿着什么。半身雕像下面是一块巨大的花岗岩,刻着马思聪创作于1937年的《思乡曲》。
几名园艺工人正忙着在雕塑边挖坑栽树,他们将在14日前完成绿化工作。“听说马思聪喜欢花,这次要栽种的是南洋樱桃。”工作人员介绍。雕塑底座前方还盛开着一片鲜艳的小花,“是小凤仙,听说14日当天还要将马思聪的骨灰撒在土地上”。
相关报道:
编辑:
解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