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乐接受联合早报专访:建世界传媒新秩序
2006年10月29日 09:10


需要有使命感

刘长乐强调,在看准华文媒体有庞大市场空间的同时,也需要有使命感,才可平衡商业利益和新闻价值。凤凰的两大使命是:为全体华人“扫盲”,及向全世界推荐中华文化。

他说,当中国经济急速发展时,周边地区对中国带有警惕性,因为一小撮中国人的劣根性,确是有损中国形象。

“中华文化曾经断层,也受到破坏,凤凰就应带头拒绝‘媚俗’,关注重建道德和文化。”他认为,华文媒体可尽本身的努力,不为收视率而去推动文明的发展。

事实上,凤凰就敢于将每晚八时这个“黄金档”,由原来的播剧集,改播《凤凰大视野》,最初广告收益减少了,但形势很快就转变。

“播剧集时,每年广告收益约3000万港元,后来跳至6000万,现在是9000万。”刘长乐说,中国有13亿人,当中只需数千万人是“不要媚俗”,而且他们手里有钱,大视野这类节目就可叫好叫座。

不过,他也承认,做非流行性的节目,还需注重包装。于是,凤凰一开始就注重发展“名主持”、“名评论员”及“名记者”。

“要有名气的人去讲,才会有人去听,这是包装手法。”刘长乐还表示,当年选择在香港建立凤凰,也是考虑到香港靠近中国大陆,拥有最多华人观众这个地缘因素。

至于有人批评凤凰为进入中国市场而在新闻上作“自我检查”,刘长乐不同意,强调凤凰只是有洞悉先机的能力,能辩别风向。

他说,作为卫星电视,可以覆盖的地方很广,但每个地方对准入都有各自不同的限制,不独中国。凤凰的节目内容其实受到很大限制,这是搞卫星电视必须面对的现实。

华文媒体是否已兴起?

世界华文媒体的现状评估;华文媒体是否已经兴起;凤凰卫视和联合早报的国际影响力究竟是偶然的成功,还是代表了华文媒体的发展趋势?

跨国界华文媒体凭什么给自己定位?如何定位?其终极价值目标是要为所在地的政治环境服务,还是要超脱所在地的政治环境,去追求当今世界普遍认可的价值观?

华文媒体之间有竞争怎么办?是追求双赢,还是相互消耗?凤凰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联合早报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华文媒体在生存和扩张过程中,如何在商业利益和新闻价值观之间寻找平衡?如何做到既要利润,又要真正承担媒体的使命,包括文化责任和社会责任?

易锐民(香港特派员)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编辑: luwl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