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蒋日记提前解密 蒋介石建白团谋反攻大陆
2010年02月04日 09:54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陈淑婉:在台湾有一种军事动员体系,主要是让服完兵役的男性,在指定的时间、指定的场所迅速集合,这套制度是这些二战的日本军人白团,为蒋介石“反攻计划”所设计的动员体系的一环。白团在台湾总共留下大约一千册的作战教本,可是在美国和国际情势的限制下,这些作战计划都只是纸上谈兵,白团解散的背后究竟隐藏了蒋介石怎样不可言喻的心情?就让我们从1950年以后的蒋介石日记看起。

解说:1950年初期,蒋介石在白团的策划下,完成三次大型的海陆空演习。

何金浪(时任国民政府陆军连长):他(蒋介石)天天就想反攻大陆,最后呢,胡子都白了还想反攻大陆。

孔令晟(前蒋介石官邸侍卫长):死的以前还在反攻。

解说:一心想“反攻大陆”的蒋介石,来到台湾以后,对白团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研究共军渡海犯台的可能性,他甚至采取了二战期间日本敢死队的战略。1950年2月1号蒋介石日记摘要:空军敢死队之编训,听取富田防卫台湾计划之说明。

解说:只是秘密号召神风队员和陆军干部来台的举动,在日本政府公开反对军人来台以后,变得更加隐密。

陈鹏仁:他们就透过香港籍的船,减少这个船员的人数,白团的人,写中国人的名字,拿他的那个船员证,那么就,递补他们的船员,就到香港,那么就从香港偷渡到台湾来,来了之后他们是很低调,不能太公开身份,而且呢吃饭的时候,也不能讲话,因为讲话讲那个日本话,尤其在香港就有这个事情啊,他们要等船,他们吃饭呢都不能讲话的,所以有香港的餐厅以为说,这一批都是哑巴,都不讲话的。

解说:冈村宁次甚至还得隐瞒白团成员的家属。

陈鹏仁:前后四批加起来有八十三个人,那么在日本本土,他们呢就特别给这些军事顾问的,他的家眷讲就说呢,他们是去替冈村宁次做事情,连信也没有,人也见不到了,有的太太就以为说,我先生不晓得到哪里去了,行踪不明报警去了报警察,要警察来帮忙找她先生。

解说:就这样八十三名白团日本教官,在家人不知去向的情况下,陆续从香港偷渡去台为蒋介石效力。

陈鹏仁:他们说我们这些军官加起来,等于有,可以指挥三个师团的一个实力,他们这些人来了,各行都有,有做情报的,有做训练的,有做动员的,有做通讯的,有做指挥的,都有啊,都是为了教育来的。

解说:位于台北大直的海军总部,是1950年5月设置在革命实践研究院下面,圆山军官训练团的原址,郝柏村当年就是在这里接受日本教官训练,他的班上都是中校以上的将领,胡宗南也是同班同学。

郝柏村(台湾前行政院院长):我们过去的将领只有打仗的经验,当连长当排长很勇敢,当了师长一个团,两百人指挥得很好,两千人指挥就不见得对了,原来光是用步枪很好,再用炮兵再用工兵在一起,用了就不会用了,我们的毛病是在这儿,所以这个要,要来补强他们,你像胡宗南做过,带过几十万军队,到了台湾来和我同班,当然老“总统”(蒋介石)是希望他训练,将来有机会反攻大陆,指挥大军。

解说:1952年7月圆山军官训练团,从大直搬到北投近郊的石牌,并且改名为实践学社,李桢林和杨鸿儒都是实践学社白团教官的学生,彻夜拟定反攻计划的想定作业,令两人印象深刻。

李桢林(实践学社科训班第四期学生):想定作业,作业都是攻击作战,这个我们打仗,都在广东浙江打,今天是训练教育,那就是说,写个你教育的地形,写个这个想定的地形,他(日本教官)选出来,来做教育。

杨鸿儒(实践学社日本教官学生):做那个作战计划和这个各种判断,人事判断,情报判断,作战判断,后勤判断,大概晚上六点钟,做到第二天六点钟才写完,你想都想了半天,才晓得喔这个应该这样打这个仗,所以就要训练你说,你就要有什么样的经过,你才会知道啊,一切都你要自己作主啊。

解说:加强学生的攻击作战教育,是1950年代蒋介石要白团训练的重点,而一直没有以学校形式公开成立的实践学社,早在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军顾问团随即来台之后,也成了坊间所谓的“地下大学”。

李桢林(实践学社科训班第四期学生):有人啊别有用心啊,称那个实践学社为这个地下国防大学,他(蒋介石)认为这是不肖份子,他讲,他把他称为不肖份子。

孔令晟(前蒋介石官邸侍卫长):这边还要接受美援还要接受,从美国人的承诺是不是啊,这个是现实政治他自己还要做这个事情(指白团)不容易啊。

解说:1952年11月26日蒋介石日记摘要:蔡斯对我政府训练充兵计划坚决反对,美国务院既定政策决不愿台湾人民青年与我国军打成一片也。余对彼无理反对可置之不顾,应照既定计划进行切勿终止也。

解说:1952年11月来台将近两年的美军顾问团团长蔡斯,表达了反对台湾拟定充兵计划的态度,但是蒋介石仍然坚定嘱咐当时的参谋总长周至柔,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白团的工作。

解说:坐落在北投温泉路上的招待所,是白团成员来到台湾的第一宿舍,邻近温泉地的环境可以看出,蒋介石对这些日本教官生活安排的用心。

孔令晟(前蒋介石官邸侍卫长):在日本的生活没有在这边的条件,是被优待的好嘛,他们(带)家眷过来的,住在阳明山上,在石牌附近也有行动自由。

杨碧川:那这是,当然上面是蒋介石的命令说,尽量给他们(白团)方便,当时台湾一个人大概两三百块薪水,就很高了,他们的月薪是六千块,比较特殊的是,蒋介石会照顾他们就是说,从日本直接把那个什么,味噌什么都带过来,让他们不会觉得说,啊好像被隔离的感觉。

解说:圆山军官训练团教育长彭孟缉,甚至把日本教官拟定的动员演习计划和法令草案,当作蒋介石六十三岁的生日寿礼。

郝柏村(台湾前行政院院长):这个动员制度是白团对台湾,对我们最大的贡献,把已经退、当过兵的退伍了,他已经做了大老板,做了(什么)不管他,他还没有满四十五岁之前,随时要叫他到部队来,要打仗要动员起来,如果达成动员,我们一次可以动员五十万人。

解说:如今白团建立的后备军人动员制度,依旧在台湾实施着,但是蒋介石和白团日本教官之间,仍然存在着矛盾。

郝柏村(台湾前行政院院长):老“总统”(蒋介石)是个民族主义者,中华民族的利益第一,不能因为反共,我同你日本人合作。

孔令晟(前蒋介石官邸侍卫长):他(蒋介石)在政治上采取两个行动,一个是找白鸿亮白团进来,另外一个找德国的孟澈尔将军进来,让孟澈尔将军去看部队,提供建议,让白团选择老一辈的干部,再加上优秀的年轻干部,去参加训练,这老先生(蒋介石)另外有他一套啊。

解说:1958年的10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访台,提出继续协防台湾海峡,可是蒋介石必须要放弃反攻大陆,此时实践学社的日本教官巡视金马军事要塞提出的改善计划,从此成了名副其实的纸上谈兵。但是实践学社解散的背后,其实还牵动着退守来台的蒋介石心中不可言喻的痛。

李桢林(前三军大学校长):老“总统”是革命实践研究院的院长,实践研究院里面,下面一个实践学社,是专门对军队军事教育这块,老“总统”也讲过,他为什么不称之为学校呢,就是怕引起这种对立啊,派系的对立,你这个(实践学社)是老“总统”办的,或者是参谋总长兼这个班主任,那当然这可能在分发啊运用啊,就会可能比较要好一点吧,是吧,一般这个指参学校毕业以后,可能没有受到这样重视,这就有了矛盾了嘛,就是一种派系,老“总统”已经发觉到了。

解说:派系对立将领不合,是1949年以后蒋介石不能再见的教训。1969年白团正式解散,结束了蒋介石和白团日本军人合作的二十年,这段历史对曾经历过八年抗战的中国人来说可能匪夷所思,然而对六十年前退守台湾,一心反攻的蒋介石而言,却是巩固台湾复兴基地,费尽心机的选择。

<<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王钻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