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开会的那些日子里,彭德怀想了很多。他回忆了建国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三反”、“五反”、“镇反”等一连串的胜利,回忆了自己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认识过程,深深感到自己的思想总是落后于客观形势,对已取得的胜利估计不足,对现实中涌现的新生事物缺乏应有的敏感。他把自己的这种思想状况归结为对毛泽东思想领会得太慢。在成都会议后期的谈心会上,彭德怀曾以非常诚挚的态度检查了自己过去对于毛主席的认识。他说:“回想十余年前,有惭愧感,对毛泽东同志的认识,不是同床异梦,也不是一见如故,而是在两者之间。”他表示,这次会议使他大彻大悟,思想认识有了新的飞跃,新的提高。
成都会议可以说是彭德怀思想上的一个转折。通过这次会议,他在认识上向毛泽东更靠近了。这就为他后来一度执行毛泽东“左”的错误决策打下了思想基础。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基本点,毛泽东在讲话中再次批判“反冒进”的错误,把一些不同意生产上搞高指标的人说成“观潮派”、“秋后算账派”。彭德怀虽然知道毛主席批评的“反冒进”的代表人物是周恩来、陈云等中央领导,但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妥。
1958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规定小社并大社、转公社,“一气呵成”。会议还决定1958年的钢产量要比1957年翻一番,号召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会议设想通过公社化运动和大炼钢铁的途径,实现国民经济的“大跃进”,加快进入共产主义的步伐。所有这些问题的讨论,彭德怀都参加了,是举了手的,并没有提出不同意见。“在1958年'大跃进'中,我和其他不少同志一样,为'大跃进'的成绩和群众的热情所迷惑”。彭德怀在给毛泽东建议信里写的这些话,是他当时思想状况的真实写照。
1958年8月30日北戴河会议结束,8月31日彭德怀就乘火车从山海关出发到东北进行考察。9月1日,彭德怀一行到达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这个坐落在松江平原上、占地50多万平方米的培养高级军事技术人才的最高学府,和全国其他院校一样,正处在“大跃进”的滚滚热浪中。一座座宫殿式的教学大楼和办公大楼的墙壁上,悬挂着鼓舞人们“苦战”、“攻关”、“争放卫星”的巨幅标语。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有成群的人在辩论,在思考,在汗流浃背地忙碌着。彭德怀在哈尔滨市招待所住了一夜,9月2日便搬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他要亲眼看一看,亲身体验一下这座人民解放军科技人员的摇篮,是如何迎接正在全国澎湃兴起的“大跃进”的。
在军事工程学院政委谢有法、副院长刘居英的陪同下,彭德怀深入到各教学系和专业教学组,同教授们进行了交谈,并且亲自察看了许多试验室、实习工厂、学员食堂和进行野外作业的帐篷。考察中,彭德怀听到的是一个又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1958年,彭德怀视察军事工程学院。在学院一系,一位教授告诉他说,我们已经设计出一种新型飞机,这种飞机上的装备,从发现敌机到追踪、瞄准、射击等,全部系统都是自动化的,可以不用飞行员去人工操纵了。
在学院的实习工厂,正在日夜奋战的教师、学员和工人告诉他说,他们已试制成功一种名叫“松花江八号”的拖拉机,这种拖拉机28匹马力,可以烧柴油,没有柴油也可以用煤炭和谷糠作燃料。
在白城军械靶场,一位场的领导告诉他,全场人员正在大搞钢铁生产,根据现有条件,每年可以生产3万到5万吨钢。靶场现有100多台精密机床,场党委决定,每年要用自产的钢制造300~500台机床……
这些信息中尽管包含着许多不准确和浮夸成分,而当时的彭德怀仍感到深受鼓舞。飞机上的自动化操纵系统、能烧多种燃料的拖拉机(有了拖拉机也就意味着有了坦克)、钢铁、军工厂的精密机床……对于一个戎马生涯几十年的老战士,对于一个统率几百万大军的国防部长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些东西更有诱惑力,更激动人心!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当看到自己指挥的部队被敌人强大炮火杀伤,一批批倒下,阵地久攻不克的时候,当看到性能先进的敌机在天空肆虐,用机关炮射杀无辜的老人、妇女和儿童,用凝固汽油弹把和平的村庄变为一片火海的时候,他日日夜夜所想的、所渴望的,不正是这些东西吗!今后我们可以用自己制造的、性能良好的飞机、坦克、大炮来装备自己的部队了,这怎能不令人感到由衷的兴奋与欣慰呢!
彭德怀从哈尔滨到齐齐哈尔,又从齐齐哈尔返回沈阳,一路上,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全民“大跃进”的生动图景。在一望无际的松辽平原上,到处是一座座刚刚建起的炼钢的小高炉,白天烟雾弥漫,夜晚火光冲天。列车经过的城镇和车站的墙壁上,贴满了庆祝人民公社成立的大字标语和工人农民抒发豪情壮志的诗歌。“中国人民真正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向着党所指引的宏伟目标开始跃进了!”彭德怀感到自己的热血在沸腾。在千万群众冲天干劲的鼓舞下,他不但对“大跃进”不再有任何疑虑,而且像许多领导干部一样,成了那场群众运动热情的宣传者、支持者和组织者。在东北地区进行考察时,每到一地,他都热情地鼓舞群众要解放思想,敢想、敢说、敢干,要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每当发现群众有了什么新的发明创造,他都非常认真地记在自己随身带的小本子上。在给军事工程学院的教师们讲话的时候,他曾激动地对大家说:“……过去唱歌是'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中国人民几千年来饿肚子的问题,今年解决了!今年粮食产量是7000亿到8400亿斤,明年是10500亿斤,每人平均有1吨粮,什么战争、灾害都不怕了。今年钢产量是1070万吨,明年钢产量是2500万吨,可能达到3000万吨。马克思讲过的'一天等于二十年',现在证实了。我是最近才相信这番话的……”
9月21日,彭德怀结束了对东北地区的考察,带着无比兴奋的心情从东北返回北京。回京后他很快给党中央和军委起草了考察报告,报告以兴奋的语调写道:“……两三个月来,军事工程学院在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的号召下,基本上树立了'以我为主,和大胆创造的思想。现在他们已设计出了不少新式武器和战斗器材,有些达到或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
这种乐观的估量,与当时的现实显然是有很大距离的,但它却反映了彭德怀当时的思想实际。彭德怀不是未卜先知的神灵,而是生活在社会上的活生生的人。在那“大跃进”的浪涛席卷神州大地的狂热的年代,他和许多高级领导同志一样,头脑也狂热过。他曾以非常虔诚的心情,拥护过“大跃进”,并指望这场史无前例的“大跃进”,能取得人们原先所期望的、震撼世界的成就。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彭德怀传记组
编辑:
蔡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