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政要译名:柬埔寨首相洪森曾更名“云升”
2009年11月20日 13:39国际先驱导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周恩来:译名归口新华社

许多人想不到的是,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新华社译名室便开始管理起中国大陆全世界的人名。几名译员天天对着枯燥的英文名字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他们要和不同种类的语言打交道,要和不同的罗马字母、英文字母、希腊字母、韩文音节、片假名和平假名“搏斗”。凡是在中国大陆的报刊、书籍、广播电视中露面的外国人名,都与他们的工作息息相关。所以,该译名室也被人称为“国外人名信息进入中国所遇到的海关”。

最初的译名工作还跟“意识形态”挂钩。据过家鼎介绍,过去的侵朝美军司令李奇微(Ridgway)原本译为“李奇伟”,后来将“伟大”的“伟”改成了“微小”的“微”。“这是有意要贬低一下。”而随着中国不断走向世界舞台,“译名用字忌含褒贬”的规则也深入人心。

上世纪六十年代,周恩来总理指示“译名要归口新华社”。他还亲自提出整理改革了几个常用旧译,比如把“怯尼亚”改为“肯尼亚”,把“莫三鼻给”改为“莫桑比克”。自那时起,国内的翻译工作开始逐步向正规化、组织性和规范化发展。

小房间,大世界

狭窄的资料卡片房间,内容充实而衣装破旧。五个脱漆的黄色木柜挤在一起,柜子中的几百个卡片格里,密密麻麻堆集着几十万张对译卡片,这些卡片皆经过数辈经验丰富、长期专职从事中英文写作的老记者老编辑反复核实确认的。

“这些都是我们过去耳熟能详、在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权威资料。”在新华社译名室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资深译员陈有明如是表示。过去,只要多有几个人前去查询译名,办公室就转不开身。如今电子技术的发展让这些宝贵的卡片已然成为“文物”,但它们的存在着实让人感受到译名工作的艰巨复杂。

在各类外文的中文汉字译名规则上,新华社译名室研究出一整套规范而细致的西文拼写与汉字对应系统。据陈有明介绍,为了在人名的汉字选择上提供一个借以依据的规范,目前新华社译名室以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的《世界人名翻译大词典》为标准。其本人也参与了词典的编撰工作。在词典的附录上,包容了55种语言的常用译音表,按照各种语言的发音规则和规律明确规定了对应的汉字发音用字和词语。

小译名,大学问

在翻译过程中,译名室强调的是“音译为主、名从主人、约定俗成”原则。

例如许多驻华使节喜好起地道的中文名,比如历届的美国驻华大使们,从恒安石、芮效俭、尚慕杰到如今的洪博培,每个人都早早定好了自己的中文名字。而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不断提升,许多国际政要也赶起“时髦”。北约前秘书长夏侯雅伯(原名亚普·德霍普·斯海弗)便把外国人“名在前,姓在后”的习惯颠倒过来,加上中国化的音译而成。

由于早期的初始译著、译名个性化十足,延续至今形成了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历史遗留译名,尽管从科学角度考证这些译名不符合标准,但由于已为中国人熟用并耳熟能详,改了反而不易被接受,容易产生歧义且引发争议,便仍保留旧译:比如凯瑟琳女皇为叶卡捷琳娜,萧伯纳不必改为伯纳·萧,仲马不必改为杜马,安徒生不必改为安德森,福尔摩斯就没有必要变成霍姆斯,拿破仑也不需要变成纳波里昂,哪怕其中被冠以一个刺眼的“破”字。

Guevara   奥巴马   绍罗什   中国   美国   译名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漆菲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