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抗日生命线畅通 南洋华侨血染滇缅公路
2009年07月20日 14:57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崎岖滇缅路 天晴下雨皆难行

据《南侨机工回国抗日史》记载,南侨机工由马来西亚经越南回国的,共有9批2654人;由马来西亚经缅甸仰光回国的,有先后6批538人;两路回国共15批3192人(一些未经登记而零星回国的未算在内)。另外还有人在其他各地服务,把他们合计起来,总共是3913人,是一支人数众多,技术熟练的运输大军。

华侨机工在组织上不仅有领导、有编制、有纪律,而且人人都有“铺保”(有在侨居地所在单位侨团或商号担保),还都接受了两个月严格的“军事训练”。“军训”完毕后,由西南运输公司分配,南侨机工先编为第11、12、13、14四个大队,稍后又组建了“华侨先锋”运输第1、第2两个大队,其余的机工则被混编于第1、3、5、9、15这五个大队中。机修人员除一小部分被编入上述各大队随队服务外,大部分被分配到芒市、下关、保山、昆明、贵阳和重庆等地的汽车大修厂当修理工。

在车队中,则严格按“三三制”编队:五至七辆车为一班,一车一司机,班长无车,掌握全班车辆运行,并随时顶替病事假者。三个班为一分队;三个分队为一中队;四个中队为一大队。每个大队汽车有180辆到192辆,总人数在200名以上,并配备若干名车务、技佐、总务、会计、出纳、政训员、车卫兵等专职人员。由南侨机工编成的6个大队拥有汽车1152辆,出车都是集体行动,不允许单独出车。

从1939年春出征滇缅路到1942年缅甸沦陷期间,他们数年如一日,不分昼夜地战斗在高寒的运输线上。据战时日本参谋本部的估算,自滇缅公路开通、南侨机工加入运输队伍以后,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每月通过滇缅路运入中国的军用物资等达1万吨。仅在1941年1年中,运回国内的机枪、炮弹、汽车、汽油、药品等重要战略物资就达132193吨;而在南侨机工投入运输前的1939年1至5月,每月运输量仅有1000吨,两者相差10倍。据统计,经南侨机工运回的军用物资总共达45万吨之多,有力地支持了中国抗战。

滇缅路全长1146公里,穿越横断山脉、怒山、高黎贡山,横跨怒江、澜沧江、漾濞江,山高水湍,坡陡路弯,无论晴天还是雨天都十分难行。晴天,车轮过处尘土滚滚如长龙;雨天则泥水四溅处处有险情,陷轮打滑是常事,重则泥土剧崩塌方,车毁人亡。肩负运输重任的南侨机工风雨无阻,日夜兼程。

有史料记载:1939年9月,在云南芒市、遮放一带阴雨绵绵,路面又烂又滑,第13大队37中队的17辆卡车全部陷在离芒市8公里的泥坑中。所带食物全部吃光了,而援救的车子又进不来,断了补给。从第6天开始有一半人因极度疲劳和饥饿而病倒了,能动弹的人只好上山挖竹笋烧煮,给倒下的战友充饥。他们被困在这杳无人烟的荒山野岭中,死神疯狂地吞噬着这些孤单无援的海外赤子。天气一直到了第8天才转晴,一群路过这里的傣族小孩看到了这悲惨的景象,赶快去报信,当地的傣族同胞送来食物、草药和铺路工具,华侨机工们才脱了险。其后,重病伤员留下,其他人继续前行。

抗日救国令南侨机工和当地各族同胞结下了深厚情谊,在后来滇缅路被切断,南侨机工被遣散再陷困境时,有的就在当地人家入了赘,成了当地民族的一员。

1942年2月,日军已逼近缅甸的曼德勒,腊戍已岌岌可危。这时,“华侨先锋”第1大队2中队接到紧急命令:派5辆卡车赶到叠元机杨装运高射机枪子弹、通讯器材和药品去腊戍。当车队刚从中国云南进入缅甸境,便看到缅军已仓皇逃跑了,行至腊戍郊区,又看见我国的滇缅远征军部队向中国方面撤退了。此时若再往前行进已有很大危险,但华侨司机们毫不犹豫地驱车前进,终于把这批军用物资及时抢运回来。车队撤退通过腊戍桥不久,缅军便把桥梁炸毁了。

在滇缅路上行车,必须闯过四道“鬼门关”:一是瘴疟关,各种传播疟疾的疟蚊异常猖獗,各类毒虫、猛兽随时来袭;二是雨水泥泞关,雨季到来,无常的天气,暴雨骤至,山陡路滑;三是险路、险情关,公路既要穿越重峦迭嶂,又要渡涧越溪,还要下河谷爬大坡,上有欲坠巨石,下有万丈深渊;四是日机轰炸关,日本侵略者妄图堵死这条中国对外交通“大动脉”,对滇缅路狂轰滥炸,有数百名骁勇的华侨机工被日机炸死,连尸体都找不回来……

南侨机工就在这四道“鬼门关”中出生入死地战斗着,他们不怕牺牲,为了报国在所不辞、死而无怨。数年间,就有千余名华侨机工在这重重“鬼门关”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1942年3月8日,日军占领缅甸仰光,接着又攻占了腊戍、畹町、遮放、腾冲等滇缅公路沿线。至5月4日,滇缅公路的咽喉--惠通桥被炸毁,公路被切断,南侨机工们陷入了悲绝人寰的困境。国民政府对他们采取了冷酷无情的“遣散处理”:3200多名华侨机工中除战死、病故、失踪者1000余人外,其余的人部分被派到印度去参加盟军军需运送;小部分参加军事情报工作;二三百人被分配到贵州、广西、四川等省去工作;四五百人自谋出路远走他方;三四百人滞留在昆明,生活无着落;剩下的则分散在滇缅公路沿线的城镇村落,许多人饿死、冻死,沦为乞丐……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多方努力,才促使国民政府将1000多名南侨机工送返南洋,与家人团聚;另有1000人,留居国内。至此,南侨机工回国抗战的壮举才算划上句号。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麦群忠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