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一生叱咤风云 晚年时嚎啕大哭为哪般?
2009年02月25日 15:17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毛泽东晚年时的几次痛哭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王廷连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逝世31周年的日子里,《广州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毛主席边听《满江红》边做手术 ”的文章,文章回忆了1974年和1975年期间,由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中医眼科专家唐由之为毛泽东做眼睛白内障手术的前后经过。文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人家说主席哭过三次,我觉得至少是四次。”毛泽东在这位为他重新带来光明的眼科大夫面前,有过一次激烈的情绪爆发。那时白内障术后不久,很快毛泽东能够自己看文件看书了。有一天,唐由之在毛泽东的书房里陪他看书,忽然听到他大哭起来。 这一次毛泽东哭得老泪纵横,非常凄凉。主席哭了大约一刻钟,稍微平静下来,叫我过去,看他手里的书,我看到那是一首南宋词人悲叹南北分离不能统一的词。(9月9日新华网)

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没到伤心处。读到这里,不仅让笔者对老人家的痛哭产生了联想。一代伟人毛泽东意志如钢,平时不轻易流泪。即便爱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光荣牺牲,他也未在公开场合落泪。毛泽东唯一一次嚎啕大哭是1976年,那是听了唐山大地震的消息后,他为唐山人民受难而哭。那么,这一次为什么老人家读宋词时会突然大哭 ?而且“哭了大约一刻钟”这么长时间?是因何而哭、为谁而哭呢?

从文章介绍的“是一首南宋词人悲叹南北分离不能统一的词”来看,笔者认为,极有可能是毛泽东读到南宋豪壮派中的辛派词人陆游的词,触及了老人家的“伤心处”。根据是:毛泽东爱读南宋词人陆游的诗。 陆游有一首著名的《卜算子·咏梅》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这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

词的开头两句写梅花在驿路边断桥边“寂寞”地开放,无人欣赏。这是写梅花,也是喻自己。写自己由于主张抗金,结果被当权的投降派打击迫害,“半世飘然羁旅”,直到晚年被迫隐居山阴,即或有“气吞残虏”的壮志也是无人欣赏,无人支持。词人以梅花开在“驿外断桥边”的孤寂形象。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这是写梅花在黄昏时刻本已十分孤寂愁苦了,偏偏又加上了狂风急雨的侵袭。同时也进一步表现了词人自己遭受迫害的凄苦情景。“黄昏”暗示了形势恶劣——金兵不时入侵,投降派常常鼓噪,看到这形势,词人怎不“独自愁”呢?“更着风和雨”一句突出了主战派在政治风雨侵袭下倍受打击的情景。然而恶劣的环境,更锻练了梅花的铮铮硬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描绘了梅花的高尚情操——在悬崖百丈冰的严冬傲然开放,是为报春,不是与百花争春,因此群芳嫉妒,也只好任凭它们了。

1961年12月,毛泽东曾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写下了“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的《卜算子·咏梅》诗。

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然而,此一时,彼一时,此时的毛泽东与彼时的毛泽东无论从年龄、身体状况、心境都不可同意而语了,尤其是1975年,毛泽东已经是82岁高龄了,再加上身患多种疾病,眼睛又刚作了白内障手术,老人家这时的心境、情绪肯定是好不到那里去。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诗人、且内心感情十分丰富的毛泽东再阅读陆游那充满苦闷、凄凉但极具感染力的作品,肯定会影响毛泽东当时的心境和情绪。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一清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