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步兵第四联队与中国远征军交战始末
2009年11月16日 10:35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二、第四联队与远征军的初次交锋

1943年10月30日,专门负责缅北防卫的日军第十八师团,在胡康河谷北端的塔奈河附近碰到了中国远征军的侦察兵。这是盟军将从这个方向进行反攻的前兆。果然不出所料,中国驻印军的新编第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中将)就向日军发起了攻击,新编第二十二师(师长廖耀湘中将)则是其后续增援部队。

进而,1944年2月19日,美军的第5307混成旅共2832人(加拉哈特部队,弗兰克·梅利尔准将)到达战场。该部队在美国组建,大部分士兵都参加过对日作战,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入缅后统归史迪威将军指挥,作战目标是全歼日军的第十八师团。

以中国军队为主的盟军,3月5日攻下密支那北部军事重镇迈昆(孟关),并一路南下。盟军武器精良装备先进,连新式武器——反坦克火箭炮都使用了。日军第十八师团“知难而退”,—边与盟军的精锐部队作殊死搏斗,一边顺次向西南方向撤退。

5月下旬,日军步兵第四联队经过艰苦的昼夜急行军,越过胡康河谷南部的加迈,向缅北进发。此时缅北已进入雨季,云层很低,美军飞机很少,日军可以白天行军。

村上磐看到,行军路上有许多撤退下来的第十八师团的残兵败卒,这些人行路踉跄,衣衫褴褛,身形消瘦,面色青黑,如同骸骨。而且都患了严重的脚气,双腿甚至连睾丸都浮肿。他们曾经主攻过新加坡,逼迫英军投降,赶走麦克阿瑟将军。但谁又曾想到,这支“英雄部队”如今竟然变成了这样一种可悲的模样。有关这种情形在黄仁宇先生的从军记中也有更加形象具体的记载。

5月25日,日军第四联队终于跟中国第三十八师的前线精锐部队交火接战。但还没打多久,第四联队又突然接到了转移阵地的命令。因为日军发现,中国军队在其后面的瑞敦构筑工事,准备控制公路交通,切断日军的补给线。第 十八师团长命令“第四联队要迅速击败瑞敦附近之敌,确保补给线的安全”。5月28日,一割勇策联队长将第二大队放在主攻阵地上,第一大队为左翼,联队炮中队为右翼,决定在6月1日下午5点钟发起攻击。

日军联队炮首先轰击中国军队的阵地,中方也不含糊,立刻就以强大的火力发炮还击。随着一阵狂轰滥炸之后,日军阵地顿时变得一片狼藉,电话线多处被炸断,致使联队指挥部与各个前线大队无法取得联系,难以相互策应和协调作战。

中国军队的主阵地是555高地,那上面分布着许多独立的碉堡,阵地表面还做了巧妙的伪装。碉堡之间有很深的交通壕连接,整个构成了一座没有死角的圆形阵地。机关枪、轻机枪和迫击炮,从那里连续不断地射向日军。为拿下那个主阵地,日军死伤惨重,第一轮冲锋失败。士兵们都知道,只要往前冲就会被打死,但不往前冲还不行,军队的命令实在是太残酷无情了。6月1日午夜12时,第四联队的第三中队和第七中队再次发起冲锋,但仅仅炸毁了中方的4门迫击炮和 2挺重机枪,结果还是败下阵来。

村上磐写道,中日甲午战争以来,日军一向使用着前近代式的进攻战术。即,不用迫击炮和其他支援火炮攻打敌军阵地,而是让士兵用旧式步枪上刺刀,指挥官仅用战刀带兵冲锋。这种方法在现代化武器装备的盟军面前是行不通的。

6月2日,在联队长的命令下,村山磐所在的速射炮中队将速射炮1门朝北,1门朝西,猛烈炮轰555高地。与此同时,前线步兵趴在地上,寻找机会继续冲锋。中国军人也很勇敢,他们冒着枪炮,从战壕里探出上半身用轻机枪阻击日军步兵的进攻。中国士兵被速射炮弹炸飞,其他的中国士兵又探出身来继续阻击,这些士兵又被炮弹炸飞,不断被炸,还是不断地有新兵从那里射出子弹。中国军队下定决心要死守阵地。下午中国军抵抗减弱,日军前沿中队再次冲锋,终于拿下了高地。日军付出了惨重代价,比如,第六中队的小山尚武小队长,手握军刀战死在距离中国军阵地20-30米远的地方。

阵地内横七竖八,到处都是中国士兵的尸体。战壕里积满雨水,非常泥泞。有的尸体浑身是泥水,还有的伤兵濒临死亡,头部倒向一侧,每一呼吸都有泥水从鼻孔中被吸进吸出。激烈的战斗过后,战场上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村上磐记述了战斗的场景,他认为,这些勇敢的中国军人是在祖国的号召下远征缅甸的,生于同一时代的人们原本无冤无仇,他们相互厮杀,侵夺对方的宝贵生命,是命运的捉弄,时代的悲哀。

第四联队虽然在局部战斗中取得胜利,但瑞敦方向的中国军队加强了阵容,战场的总趋势对日军相当不利,因而第四联队还是往西面的密林中撤退。经过一个月的战斗,终于救出了第十八师团。其间出了几件与第四联队有关的新鲜事,比如,有中国士兵闯入速射炮中队,上演了一场白刃战。

遭到惨败的第十八师团和第四联队,沿着胡康河谷西侧敏金山东麓的密林,顶着疟疾性蚊子和山蚂蟥的折磨,一路西撤。行军路上,许多人不是被炸死就是病死。剩下的人疲劳困顿至极,丢盔弃甲,险些饿死,最后终于冲出了盟军的包围网。但片刻都没有休息,就接到转战命令,要求奔赴遥远的东方滇缅边界驰援友军部队。

与此同时,日军第五十三师团(安兵团)被盟军围困在密支那。第四联队所属第五中队,跟随第十八师团步兵第一百一十四联队增援第五十三师团,在密支那与盟军进行攻防战。1944年5月19日,美军特混部队占领密支那郊外机场。

日军加派水上部队2000余人赶去增援,并于5月30日突破盟军的封锁线,涌入密支那城内,加强了守城的兵力。但第五中队却没有突破盟军阵地,被迫留在密支那的外围,负责保护15座桥梁的安全。得到水上部队的增援后,密支那城中守备队具有两个步兵大队,一个炮兵小队,一个工兵中队(欠缺一个小队),总兵力约为2500人,加上劳工和伤病员共约4600人,外加4门山炮和2门野炮。

增援部队的水上少将担任了新的守备队长,他与前任队长丸山大佐之间发生了暗斗。日本陆军派系相争由来已久,在缅北之战的生死存亡关头也不忘争斗,焉有不败之理。

是年5月下旬英印军空降部队到达战场,6月末美军炮队又带来8门野炮和6门榴弹炮。7月12日,中国远征军的第三十八师、第五十师和第二十师,完全包围了密支那。战斗中,日军已死790人,负伤180人。美军特混部队损失也很大,死伤324人,患红痢疾、伤寒、疟疾和精神病等共1970人。

7月25日以中国远征军为主的盟军发起总攻,8月3日中国第五十师攻占密支那。日军死伤数以千计,被俘187人。盟军共战死2207人,负伤4344人。日军一部突围后,第五十六师团的水上少将,在瓢泼大雨中坐在一棵大松树下用手枪自杀,其部下也大多饮弹自尽。第四联队第五中队的残兵败卒,随日军其他部队仓皇出逃,途中多次被盟军截击围歼,许多士兵用手榴弹自杀,该中队大部分士兵“玉碎”,最后只剩下铃木作三伍长和石森忠夫兵长等三人。对此结果,村山磐感到无比的“呜呼哀哉”。

远征军   联队   日军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刘家鑫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