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军风雨四十年:张家父子两代人经营奉军
2009年07月21日 08:18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相关标签: [民国]

北伐军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席卷半个中国。张作霖趁吴、孙一蹶不振的机会,打着对付北伐军的旗号,召集北方各派系首脑会议,拟定把北方各部统一编组为安国军,由他任总司令,统一指挥。随之派出两路“讨赤军”,南下对抗北伐军,却都是丢盔弃甲大败而归。惯于见风使舵的阎锡山公开背叛了张作霖,一变而为北伐军北方总司令。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张作霖视其为反对“赤化”的人,希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达成以黄河为界的南北和解局面,于是在1927年6月18日就任安国军政府大元帅,独霸了北京政权。

1928年2月,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为集中革命势力限期完成北伐案》,第二次北伐开始,4个集团军向北推进。

4月7日,蒋介石下达讨伐奉军总攻击令。奉军连战连败,石家庄、保定相继失守。北伐军4路大军深入直隶腹地,北京岌岌可危。

张作霖陷入走投无路的困境,不得不放弃“中原梦”,于6月2日发表出关通电,带着残兵败将逃回东北。

日本因一段时间以来张作霖向英美等国靠拢,对日本在东北特权上的要求又采取拖延不兑现的态度,由此对张十分不满。日关东军司令部决计趁奉军溃退关外的机会谋杀张作霖,以制造东北混乱,借口“维护治安”,以武力占领东北,遂于6月4日在皇姑屯炸毁张作霖的专车,张作霖身受重伤毙命。

少帅久经战阵治军有方,上下服膺拥戴其为奉军新统帅

张作霖毙命后,奉军虽一时群龙无首,然他们深恨日军阴谋,团结一致,共同对敌,度过了难关。

其时张学良尚在关内,张作相等奉军高级将领决策秘不发丧,使日本人摸不到底细,不敢轻举妄动。张学良回到奉天后,继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稳定了局势。关东军无隙可乘,阴谋破产。

张学良18岁在奉军中服役,1920年在奉天陆军讲武堂毕业后担任旅长,第一次直奉战争中,是独当一面的第二路军司令。

奉军整军经武大改革时,兼任整理处参谋长的张学良,担起了整训的重任。他特别注重官佐的调整选拔。时不少军官出身于绿林和清末的旧式军队,文化低,知识缺乏,不谙指挥艺术,跟不上现代战争的需要。张学良顶着压力,大量起用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新进人才,主要是奉天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及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生。他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即使与东北没有历史渊源的,只要德才兼备,照样任用;而对那些贪污肥私、管教不力、指挥无能、临阵怯战者,坚决罢免,绝不姑息迁就。

张学良深知炮兵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便从国外购进火炮,又给兵工厂下达造炮计划,建立起了两个炮兵旅,并让从日本士官学校炮兵科毕业的邹作华担任旅长。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张学良以第三军团司令,率所部在主战场的山海关与直军决战。直军居高临下,奉军伤亡严重,两个旅只剩下了几百人。张学良不顾个人安危,拒绝了左右的劝阻,亲临前沿阵地督战,并处决了几个畏缩不前的军官。奉军士气复振,前仆后继勇猛冲锋,终于攻下了阵地。

这年张学良才24岁,即显示出非凡的胆略和指挥才能,也因此赢得了三军将士的尊敬。在以后与冯玉祥部和北伐军的战争中,张学良任第三、四军团长,也是他的部队打得最为顽强,虽全军战败,但三、四军团败中有胜。

北洋军阀时期,东北的空军首屈一指,其创建与壮大,也应归功于张学良。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