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尘封的历史 追寻知青上山下乡“先遣队员”
2009年11月30日 09:59北方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文学搭桥书做媒

天津知青王惜伟和上海知青陶桂兰,一个是有名的才子,一位是著名的铁姑娘。他们的爱情,在黑龙江农垦建设兵团传为佳话。

陶桂兰被当地人称为“铁姑娘”。上深山老林伐过木头,困在山里三天三夜没有吃喝;在大雪地里睡帐篷,夜里被野猪拱醒;三千米一根的大豆垄,小伙子一人最多把4根,她却一人把着6根。

这位铁姑娘,天不怕地不怕,却单单被天津小伙子王惜伟的才情所动,向父母发誓要扎根边疆一辈子。

30多年前的黑龙江省嫩江县荣军农场,天津知青王惜伟凭借着自己在高中三年打下的坚实的文学功底,在农场里给知青们讲着“批林批孔”。孔子的学说,在王惜伟生动的解说下,也变得不那么深奥。不少学员开始崇拜他,这其中就有一个叫陶桂兰的上海姑娘。

早在下乡之初,陶桂兰就要求去最偏远最艰苦的生产连队。表现出色的她很快得到团部领导的赏识,调到了团直学校任教员。

那时候没有足够的书籍,知青们最常见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互相抄书。《楚辞》、《论语》、唐诗宋词、泰戈尔诗集、德国诗选等等,都是当时最流行的。

陶桂兰第一次单独出现在王惜伟面前时,是她主动找到王惜伟的办公室借书。

因为是上海姑娘,自带着一股楚楚动人的气质,一下子就被小伙子锁定了目标。从那以后,在团部搞宣传的王惜伟,总是想方设法找一些书籍借给陶桂兰看。

终于有一天,陶桂兰所在的学校领导,非常突然地找到她谈话。

“校长问我对今后的生活有没有什么想法啊!岁数不小了,应该有打算了。”陶桂兰回忆道,“我被校长问蒙了,不知道说些什么。”后来,校长又找陶桂兰谈话,表明了王惜伟对她的爱慕之情。

“他很博学。我经常找他借书,其他的就没什么了解了。”陶桂兰说。

“了解不多,就多接触接触嘛!”校长耐心地说着。

陶桂兰顿时羞红了脸。

从那以后,王惜伟主动找陶桂兰的时候多了,俩人在一起除了聊工作上的事情,最多的就是谈论当时流行的书籍。共同的爱好,将两颗心紧紧地拴在了一起。

4年后,陶桂兰的父母劝女儿想办法回上海。而此时陶桂兰已经把心放在了恋人身上,留在了黑土地里。

陶桂兰写信给父亲表决心:女儿发誓扎根边疆一辈子,王惜伟是个可靠的青年,我们决定就在这里结婚安家。

1976年1月,王惜伟和陶桂兰结为伉俪。1978年,王惜伟考上了河北工业大学。后双双回津工作,直至退休。

英雄救美俘获爱情

陈玉清下乡前在和平区体校学过摔跤。1968年8月,他随同学远赴黑龙江农垦建设兵团2师十五团插队下乡,成为一名砖厂工人。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会在遥远的异乡上演一出知青版的英雄救美,并俘获了此生珍贵的爱情。

陈玉清在天津知青里面是有名的棒小伙。在寒冷的冬天,陈玉清能面对着呼呼的西北风穿着摔跤服练上俩仨小时。

1975年,陈玉清从下乡的宝泉岭农管局到附近的鹤岗市出差办事,发现不远处有几个男子围住了一位年轻姑娘。观察了几秒钟后,陈玉清断定肯定是几个流氓想欺负那个姑娘。那怎么行!

刚直勇敢的陈玉清,几个箭步就冲上前去,大喝一声:“住手!”还没等那几个流氓反应过来,陈玉清已经将其中的两个人撂倒在地。

此时,那位年轻的姑娘一手紧紧捂住自己的皮包,一边大声呼喊:“抓流氓!抓流氓!”另外一个男子一见有人来了,便慌忙逃跑。已经被摔在地上的两个流氓,也挣扎着逃走了。

“姑娘,一个人上街要小心哪!”

陈玉清开口便说,还夹带着浓重的天津口音。抬头一看,陈玉清也被姑娘年轻俊俏的面庞倾倒了。更加碰巧的是,这位姑娘也和陈玉清一样来自宝泉岭农管局,也是一位知识青年,来自北京。

那位姑娘就是陈玉清现在的老伴孙晓燕。虽然已经退休在家,但是老两口提起当年相识的过程,仍然笑容满面连称充满戏剧性。

经过仔细了解,孙晓燕知道了陈玉清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心里顿时对他生出几分敬意。

“那个时候,知青谈恋爱多数都是晚上出来,不想被别人知道。还是很保守的。”孙晓燕告诉记者说。他们相识的季节是个寒冷的冬天,两个人一见钟情后便时常一起约会外出。

从傍晚在田间散步,一直到晚上八九点钟。“冬天那里几乎没有人上街,满马路就看我们俩的影子。但是心里还是充满了安全感,因为陈玉清的功夫好啊!即使碰见坏人也不怕!”孙晓燕笑着说道。

知道了女儿的遭遇后,孙晓燕远在北京的父母很快就同意了她与陈玉清交往。1977年,孙晓燕与陈玉清回天津结婚。婚后俩人返回宝泉岭农管局工作生活,直至退休返回天津定居。

北大荒   知青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