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舞台表现的独特性
1,意识流的舞台呈现。来自于国家话剧院的著名导演王晓鹰在镜框式舞台上运用了两个时空,即现在时与过去时;两条情节线,即张国强的儿子来到父亲曾经生活的地方,想留下来与阿三的儿子一起当小学老师,张国强不愿意儿子留下,劝其回上海工作;另一条情节线是对1977高考事件的回忆,这是该剧的主线,其中人物关系也比较复杂。王晓鹰采用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两条情节线的人物进进出出比较自由,但是舞台叙事清楚,舞台调度干净利落,在感动观众的同时,也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
2,歌声里的回忆与反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首耳熟能详的毛主席语录歌,贯穿在整部戏中,但是它每次唱起的场面与涵义却不尽相同。
第一次是表现一代知青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怀着美好的理想,澎湃的激情,唱着这首语录歌来到边疆扎根于农场,观众感受到的是豪情,看到的是一代知青的抱负与幼稚;第二次是在听完了电波里传来的党中央恢复高考的决策通知后,所有的知青难以抑制内心的喜悦和激动,又一次唱响了这首歌,歌声中传递出他们内心的梦想与希望;第三次,是在阿三工作的小火车站,眼看开车时间就要到了,可是阿三的农场战友们,那些为了参加这场高考而付出了千辛万苦的知青们却不见身影,阿三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与他的东北媳妇二兰甚至跪下来求岳父站长不要发车,但是列车还是准时地徐徐起动了。而这一边,知青们却在雪地里一步三滑地拼命追赶,为了营造紧张气氛,导演王晓鹰运用了富有舞台表现力的肢体语言,通过演员的一个接一个精疲力竭的奔跑、滑倒、爬起、挥手、追赶等慢动作,一边高喊“我来了!”然而,他们拼尽全身力气,还是眼睁睁地看着希望的列车远去、消失。在彻底的绝望和欲哭无泪之时,他们又哽咽着唱起了“世界是你们的”这首语录歌,泪水从台上的知青眼中滑落了下来,也在我在观众的眼睛里打转,达到了令人揪心的剧场效果。这歌声仿佛在逼问观众:这个世界到底是谁的?这个世界到底谁主沉浮?难道他们所付出的一切努力,所有的鲜血、汗水、泪水,真的就这么付之东流了吗?这时候唱起的这首语录歌真的是耐人寻味。
3,写意性场面中的震撼力。全剧最感动我的是张国强自残的那场戏。舞台上只有张国强与小根宝俩个人,当张国强的病假单被迟主任揭穿是假的之后,他既恼怒又无奈,无意中听小根宝说别的连队有人工伤获得了几天休息的消息,他突然受到启发,决心照此一做,条件是小根宝帮他完成。小根宝把张国强当作救命恩人,也是最要好的朋友,他理所当然地拒绝。但是,他禁不住张国强的一再央求,就在他痛苦的犹豫与挣扎之中,突然他大叫一声挥臂一铲,舞台上顿时一片血红;而另一边演区中的张国强痛苦地扭曲着身子倒在了地上。这种非写实的写意性场面处理,残酷中带着美感,美感中透着残酷,具有一种强烈的震撼力与冲击力。
4,新婚之夜的悲情处理。全剧中还有一个令我动容的场面,这就是上海知青阿三和东北姑娘二兰的新婚之夜。新婚,这本来是人生中最开心的时刻,舞台布景也以红色来点缀新婚的喜庆。但是,导演却在这里运用了悲情处理。夜深了,阿三迟迟不进洞房,而是对着张国强等知青朋友一口接一口地喝酒,喝得泪水长流,喝得放声痛哭。他借着醉意来发泄自己内心深处的痛苦,停止了整整十年的高考终于恢复了,一向读书优秀的他,也想像张国强、陈琼他们一样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的前途,离开这片黑土地,回到生他养他的大上海去。但是他不能,因为善良的阿三不想负于把他当作亲人的老站长和处处关心他爱着他的二兰,他无法拒绝他们这对质朴厚道的父女。他的婚姻虽然说是自主的,但是这其中又带着说不出来的无奈与心酸。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悲痛,他要让他的哭声传到上海,传到全国,让他的父母听见,让更多的人听见。新婚之夜的新郎在酣畅淋漓地哭过之后,他站了起来,告别了他的知青朋友,也意味着告别了过去,他义无反顾地跟着他的老站长岳父走进了屋子,走进了他在黑土地上漫长的平淡的人生,一如他当年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北大荒做一名光荣的革命青年一样义不容辞。他的坚守很悲壮,导演处理很独特,带给观众的是一种含泪的思索,给人的印象强烈而深刻。
5,值得称道的好演员。话剧《1977》演员的整体水平不错,其中两位演员吕凉与周野芒尤为称道。吕凉饰演的“迟主任”具有一种气势压住了整部戏的阵脚,他没有过于追求外在的声势,而是通过他的眼神、他的表情和语言的节奏,把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活动展现得自然而准确。例如,他面对有历史问题的陈浦德竟敢冒犯他,所有在场的人都以为他会把他扭送到场部公安部门那里,他却说把陈老师送到火车站让陈离开这里。当陈老师和所有的人都离开之后,他终于憋出一句话,喊着“就你一个人当过爹!”这个招人恨的老迟的可爱之处,就在这句憋出来的话中不露痕迹地流露了出来,吕凉的表演很有分寸感,收放自如,毫不做作。
而扮演陈琼父亲的周野芒,也没有去模仿电影《高考1977》里赵有亮饰演的这个角色,周野芒把这个被女儿称作“我妈妈的前夫”的“陈老师”刻画得真实而感人,其身上蕴藏着的那股忍辱负重,一个知识分子在困境之中卑微,以及骨子里的那种人格与尊严的坚守,被他演绎得含而不露。他的形体设计是微微含胸驼背,他讲话的语速是慢条斯理,他不顾自己的安慰专程赶到北大荒给女儿陈琼送来高考复习资料,遭到拒绝后,他内心的痛苦是通过轻轻地在台阶上放下书,放下之前还专门用手拂去上面的灰土,然后端端正正地把书放好,只是手有些微微颤抖。还有,他的处境尽管是低下的,但是他的衣着却是干净整洁的,一看就是来自上海的知识分子。周野芒这些细微的形体动作的设计和装扮,与“陈浦德”这个特定人物是非常吻合的。
当然,这部深受观众肯定的话剧《1977》在表演上还有待于提高的地方。由于不用耳麦,有些青年演员的台词听不清楚,基本功还需要锤炼。在文本上,迟主任最喜欢也最信任的知青潘志友,最后选择放弃高考,自我放逐,留在农场,其动机在编剧和表演上都交代不清。张国强的儿子不顾父亲的反对要留在黑土地上当老师,他与父亲的矛盾冲突这条线索也表现得有些模糊。此外,这群知青少了些上海人的特点,他们赶高考火车摔倒的形体动作还可以做得更富有美感些。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刘明厚
编辑:
刘延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