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欲捐献给天津市档案馆知青上山下乡历史文件说明:
一.被批准下乡通知和“临时毕业证书”
1968年12月2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播出了甘肃省会宁县城关镇部份居民“到农村安家落户”的新闻(在“文革”中,这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新闻报道、文艺作品等等我们见得还少吗?事实是最无情面的东西。凡虚构事实的“理论”,注定短命),标题是“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同时发表了毛泽东“最新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收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的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刚满十七岁的我从听完广播,就知道我今后的命运肯定就在农村了:前些日子东北建设兵团来学校招工,我因出身不好,报名未被批准:我连上兵团的的资格都没有,还能留城?过了几天,学校有到围场县插队的指标,我连围场县在哪里都不知道,就报了名。回家现查地图,找到了“围场”的位置,旁注“锥子山”三字。
在学校领取这张上山下乡“通知”时,我因情绪不好,在上面签名字的地方随便一划拉,刚划出一个“夏”字,一旁的陈老师说“好好写,写好点!”边拿过我手中的钢笔,郑重的替我写上“夏中生”三个字。所以,字体存有明显的改动痕迹。同时还领取了一张油印的“临时毕业证明书”,实际上我们只上到初二就开始了“文化大革命”,老师挨斗,学生“停课闹革命”,学校成了战场,直至到此时“毕业”下乡。
我的预感是对的,后来,班里没去围场的同学,除少数几个“出身好”的留城以外,剩下的都被动员去农村“插队落户”。不愿意走的,由驻校“军宣队”、“工宣队”或街道居委会到家里连夜办“上山下乡学习班”,思想不通不能睡觉,一直熬到同意下乡为止。学习班结束后,全体挥动“毛主席语录”,庆祝“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
办学习班还不走的,街道组织一帮小学生排队到家门口敲锣打鼓,齐声高呼“革命口号”:“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吃闲饭可耻!” “听毛主席的话,走上山下乡的革命道路!”………。在这种情况下,不走也得走了(再不知趣可能就要采取“革命行动”,揪出“破坏上山下乡的阶级敌人”了!)。
直到1978年,我随着“知青病退”的大潮又回天津市。十年经历,恍如噩梦,青春荒废,身心俱创,刻骨铭心。
“文革上山下乡”的实质是将“文革”造成的学生失业问题推给了农民、城镇居民和青年本身,而其形式也是强制、半强制的。这一运动的恶劣后果至今未能完全消除,据我所知,直到现在,在围场县所在的承德地区仍遗有因各种原因留在偏僻山村的“天津老知青”“献了青春献子孙”,年近老年,潦倒天涯,成了“彻头彻尾”的“无产”阶级。
文革上山下乡运动 “是一场民族灾难,整整毁掉了一代人,造成了社会混乱,知识断代,整整延误了一代人,其灾难性后果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份”。作为一个经历了这段历史全过程的见证人,我完全同意这一历史论断。
2006年6月1日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夏中生
编辑:
刘延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