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届日记之长征串联
2009年08月13日 13:46凤凰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67.1.5

今天走到了湘潭,接待站有车接送学生去各宿营地。候车时,遇到几个武汉的小流氓,不讲秩序,乱挤乱串,我们讲了几句,他们就围了上来。他们人多,将我们分割开,两三个人围一个;吴钢的声音大,围住他的人多一些,前面的人和他说话时,旁边的人乘他不注意一拳打到他的脸上,顿时鼻血就流了下来。我和宋彬见状,立刻摆脱包围,向他靠过去,既然不讲理,我们也无所顾忌了,都将竹杖拿在手里,准备开打,我还顺便将铁尺从背包上抽了出来。他们见我们身体强壮,又要动家伙,立刻分散隐入人群不见了,直到我们上车到达住处,再也没见他们的踪影。

在路上,还遇见了一场车祸,堵了半天,七点才到达驻地。今天尽遇到不愉快的事;心里真是很不痛快。

67.1.6

今天来到了株洲,又住在工厂里,是拖拉机配件厂;昨天在湘潭,是住在轻化机械厂。可惜的是,这两个工厂都没有让革命师生参加劳动的制度。昨天在湘潭,遇见一队来自江西萍乡的老工人,也是从韶山参观回来的。他们是老革命,曾经和刘少奇、李立三一起搞过革命斗争,一路上纪律严明。据他们说,萍乡煤矿可以让学生下井劳动,这使我心痒难耐。

萍乡是中国南方的著名煤都,早在清末就很有名,清光绪年间由张之洞成立的"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所谓"汉冶萍"就是指的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它所属的安源煤矿也是一个著名的革命景点,毛主席曾在这里领导过工人革命。

我从来没见过煤矿,更没到矿井里去过,何况还可以经过安源。因此我不但想去,还想下井,这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从萍乡到井冈山,要经过三湾,这也是我军革命史中的一处重要地点。

67.1.7

一路上,听从井冈山方面来的同志讲,井冈山上很冷,已经大雪封山了,公路也被冰冻住,汽车上不去,粮食上不去,人也下不来。山上的人靠飞机空投粮食,是周总理打电话让空投的。又说什么来了紧急通知,要暂时不要上井冈山。这些消息搞得人心惶惶,但我们没见到这个通知,所以我们还是要去,起码要到萍乡去,到安源煤矿去参观劳动。如果这些情况是真实的,就走到哪是哪吧。

67.1.8

今天来到了醴陵,估计明天可以到萍乡。

到醴陵的第一个印象就是,接待站有人管得太宽了,我们要去井冈山,他们不让,说什么那儿没住的,没吃的,上不去,还有脑膜炎等等,把井冈山说成了地狱,他们好像是才从这个地狱里逃出来似的。我们不相信,红军十万人马能住下,红卫兵八万人住不下?不管怎样,我们要去,起码要到了萍乡再说。

67.1.9

今天来到了萍乡,这儿离安源只有十多华里,离井冈山只已近在咫尺了。

在萍乡,我看到了中央军委首长的讲话,证明了前面所说的情况。飞机空投了四十多万斤粮食,仍然供不应求,气温下降到了零下七到十几度,许多同学一天只吃一顿饭。我们有些担心,因为我们带的衣物太少,如果没有地方住会冻坏的。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带足干粮,好在我们都背着行李,实在冷了,可以用被子裹一裹。

这两天,我们准备在萍乡、安源活动。劳动是不行了,要排队,得等十多天,我们的时间不够。

67.1.10

今天到安源去参观,但到井下参观要等到十六号,下井劳动要等到二十五号,因此我们决定先去井冈山,然后再回来劳动。我们在接待处登记联系好,二十五号下井参观,二十七号下井劳动。

在安源,我们参观了路矿工人俱乐部、谈判大楼、主席在安源工作的旧址等。路矿工人俱乐部真大,这是工人自己修起来的一栋大楼,里面有许多革命烈士的照片和生平事迹。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由李立三、刘少奇主持的,以"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为基本口号,以增加工资、改良待遇、组织团体三个要求为目标的一次极为成功的工人运动,斗争经过精彩激烈,最终罢工取得了完全胜利。

67.1.11

早上从萍乡出发,向井冈山方向前进。走了三十六里到南坑吃中饭,以后就开始登山。公路全是之字形的,我们走的是小路,向上时全是一步高过一步,不知出了几身汗,晚上到达了坊楼,这里是甘祖昌将军的家乡。

这一路,不说路又险又怪,还见到了不少新鲜事物。

先看见的是煤山,整个山都象是煤堆起来的,没有树的地方都露出煤层来。看见几个煤坑,可能是公社开发的,坑洞就象是地道一样,又黑又深。山溪流到这里,本来很清亮的水都变黑了。煤坑外还有些小铁轨,工人们推着煤车走几步就站上车,车顺山而下,越来越快地向山下飞去,真象箭一样。我们都很担心,要是翻了怎么办?

后来又看见了水碓,这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利用水能做功的机械。木制的车叶,在溪水的推动下带动一个大轮子,大轮子又通过一系列的传动装置带动四个木碓,此起彼落的自动工作,真是又简单又实用。

67.1.12

中午在莲花吃过中饭后又开始翻山。这里的山一座比一座高,但听说是毛主席走过的路,所以大家越走越起劲,虽然全身都被汗水湿透了,却没有人喊累。晚上来到文竹,到文竹之前,一路都是下山。林中一种怪鸟的叫声很吓人,象是人在哼叫,就象有人下山跌了跤似的,迷惑了我们一阵子。

67.1.13

中午来的了三湾,著名的三湾改编就是在这里。

三湾改编是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在我军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军政改编。它的核心是如何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以保证党对这支军队的领导,同时在军中建立肃清旧军队残余的民主主义制度,支部建在连上就是这时提出并确定的。从此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组织系统,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也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但是,由于反动派的破坏,也由于不注重保护,原来的旧址全毁坏了,只看到一些旧地名以及一棵古老的大樟树。据说,在三湾改编期间,毛主席就常常在这棵大樟树下给干部战士讲话。

从文竹到古城,一路上都是翻山。从翻山的过程中。我真正体会到了毛主席诗词中"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豪情和"倒海翻江卷巨澜"、"万马战犹憨"的自然意义。

67.1.14

十二点多到了茅坪,因为到井冈山还有六、七十里路,中间又没有接待站,所以我们决定今天就在茅坪过夜。

在茅坪,有毛主席住过的八脚楼,"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一文就是在这儿写出来的。这儿还有毛主席主持召开的湘赣边界第一次党代会旧址、革命老根据地及茅坪地区革命斗争史展等,我们正好利用下午的时间进行参观。

在茅坪,还有一片红军烈士墓,这儿埋着五十多名红军指战员,都是在27年红军攻打新城等地时壮烈牺牲的。各地革命师生来到这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缅怀他们。在他们的墓地周围,摆满了野花,还用小石子排出许多口号,如"气壮山河"、"自有后来人"等,看了使人非常感动。没有无数革命先烈们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新中国这么会诞生?劳动人民怎么会翻身?现在我们来到这里,就是要向他们学习,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扬这种精神。

67.1.15

从茅坪出发,经过步云山红军练兵场、红军被服厂、小井红军医院、黄洋界哨口等,于下午两点终于到达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井冈山(茨坪)。

步云山红军练兵场附近的山坡上,有一块石头,据说毛主席以前就经常坐在这块石头上,一面看书,一面观看红军练兵。我也禁不住去坐了一下,还真是个好地方,环境安静,居高临下,又能看书,练兵场上的情况也尽收眼底。

在小井红军医院附近,有负伤生病因而遇难的红军战士殉难处,这儿也有许多红卫兵献的花圈、标语,语录铺满了地,使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映像最深的是黄洋界。从茅坪一直到黄洋界,只有一条小路,有近二三十里都是七八十度向上的山路,地势真是险要之极。爬上黄洋界时,四周的山全在脚底下,山顶上风很大,气温很低,水壶中的水滴下来一会儿就成了冰。黄洋界哨口的工事已经看不到了,但修起了一座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是朱德题的字,另一面是毛主席的诗词"西江月.井冈山"。纪念碑矗立在最高处,很远就可以看到。站在黄洋界上,看着四周脚下的山峰,想着当年红军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在这里消灭江西两只"羊"的战斗,感到无比的亲切。

在黄洋界,我买了一条井冈山的扁担。井冈山遍山的毛竹,用毛竹制成的扁担与我们以前见过的扁担样子不同,它中间粗一些,两头逐渐越来越细,据说挑起东西来颤颤悠悠的弹性特别好。小时候课本中有一篇课文是"朱德的扁担",映像深刻,当时,毛主席和朱德同志带领着红军打下宁冈后,就是用井冈山的扁担从山下往山上运送粮食的,我能得到一只同样的扁担,非常自豪。

过了黄洋界,不到两三里就开始下山,一直到茨坪--井冈山的中心。

进入井冈山,必须通过象黄洋界这样的五大哨口,它们是黄洋界、桐木岭、八面山、双马石和朱砂冲。五大哨口地势险要,周围都是崇山峻岭,只有一条小路通过其间,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五大哨口围着的茨坪却是方圆几十里的一大片平地,我走进茨坪就看见了大片的水田(因为是冬天,水田是干涸的)。想当年毛主席走遍整个罗霄山脉,选中了中段的井冈山作为根据地,与这儿的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有很大关系的。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杨子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