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末年,爱国者冒着生命的危险,反对政治上即存的高压统治者;民国後,他们又以「革命尚未成功」的认识,去抛头颅洒热血;当然其中一定有其所谓「激进」的成份。
但是,如果我们能如前述,把保守思潮加以合理的认识,在此,我们实在也应该把「激进」看成一个比较性的字眼,不加以过份的渲染。因此,我们对激进思潮也要先行说明在这个大变局的时代里,激进与民族存亡合看时,它实在应是时代思潮中一种自然的形象。它所代表的是来自不同环境。不同身份、不同境遇者,常自然形成不同的看法。
在急需反应而旧日文化理念又不足以应付变局的时代,这不同看法就常以「离经叛道」的激进形态表现出来。以下就将这方面的思潮依史实的先後,把原来错杂交缠的各种激进思潮,区分为种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三部份:
甲、种族革命思潮:
这一思潮实在可分为两部份;一是以满清王朝为对象,一是以清帝覆灭後的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对象。兹分两阶段说明:
〈1〉排满革命:它是以明末遗臣的「反清复明」为最早的种子。在满清朝廷顽固、官吏腐化、社会经济瘫痪和军队窳坏的环境下成长,最後则由「复明」而转化为「排满革命」的形式,成为澎湃激荡的种族革命力量。它发展的过程,除了南明的挣扎和各式的民变外,以太平天国的革命最具规模也最复杂。然而,它成为巨大思潮,则是在维新保皇派变法失败以後,由於各方志士洞穿了清廷牛步立宪的虚伪面具,才形成的。
〈2〉反帝革命:它的形成,是为了反抗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当清末,朝廷对於帝国主义的武力压迫,答以「宁与朋友,不予家奴」的态度时,不论由民族自尊或是道义公理的观点,就都在爱国者的心头,播下了排满革命和反帝革命的一贯种子。因此,当颠覆了清廷以後,全体爱国者很快就面对了他们新的对象。前述那种「三元里抗英」和「中法战时,不为法舰修护」的坚定态度自然就结合起来,以着名的五四运动的方式,掀起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巨大浪潮。从此,实在重要的,已不仅是反对帝国主义的本身,而是,它将种族革命带入了新局面,它激起了全民对於国事的自觉,广泛而深入地开始思考每个相关的方面。
乙、政治革命思潮:
这一思潮也可分为两部份,其一为以君主专制为对象,另一则以官僚和军阀为对象。以下就区分为反对君主专制和反对官僚、军阀两阶段叙述:
〈1〉反对君主专制:它的始原也可以由明末遗臣的主张来看:例如,明末大儒黄宗羲的「原君」就根本反对君主的专制,早期激进派如谭嗣同、邹容等都常引用;但是由於当时是个「名教」「宗法」根深蒂固的社会,所谓「食毛践土」、「君臣之义,无所逃於天地之间」的意识力量仍相当强大,所以名教中人的康、梁维新还不可能达到这个认识。必待维新和自立军失败後,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潮才能登上它的最高峰,终於以同盟会的觉悟,颠覆了数千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
〈1〉反对官僚和军阀:这是在民国成立以後,以同盟会失去革命性与旧官僚结合,以及具有官僚和军阀双重身份的袁世凯任大总统而展开的。爱国者面对的是社会的领导权竟被旧日官僚和军阀掌握,革命的各方面又多数被腐恶投机的旧势力所侵蚀,所以先生在辛亥革命以後,对党内才有以革命指导者的身份,加以一再改组的考虑。对党外则高揭去除「官僚」、「武人」、「政客」三种陈土,以建设新中国的主张。惜先生早逝,然而这种主张的意义,显然绝非任何真正关心中国前途和命运的爱国者所能忽视的。
丙、社会革命思潮:社会革命的意义,比起前述两者更为具体。通常一面是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一方面是对现实生活的不平,在憧憬与不平中形成的。它在清末蓬勃主要的原因,实在是由於清末民初以来,社会中社会问题已经渐渐地涌现,以及革命领袖流寓国外时,对於社会革命早有感受而造成的。尤其当欧战中俄国社会革命的成功,竟能对抗外国的干涉时,更将整个社会革命思潮带上了高潮的形势。主要来说也可分为错杂的两部份:
〈1〉无政府社会主义:这是一派由哲学原因或对政治根本缺乏信心的爱国者所曾主张的。它们一面见到清末政治的窳坏,一面受到西方无政府派革命主张的影响。对於政治革命采取完全破坏的态度,不要任何可能压迫人的组织,只保留为了工作而必需的社会组织。这一派的虚无来自爱国,而也正由於其爱国,所以随时局的转变多数也渐渐放弃了自己的主张,转入其他爱国者的行列〈注4〉。 〈2〉共产社会主义:共产社会主义,在此是专指後来衍生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的派别,它起於民国初年政局动荡、民不聊生的环境。以及共产社会主义在俄国成功後的一种反省;它强调社会中阶级分化的意义。并且强化阶级不合理的关系;因而,把社会一切纷争的根源,归结成为是私有财产制度下自然发生的现象。所以,它们主张采取急进和暴力的途径根本地铲除社会中私有财产的制度。然而,终究由於真正的爱国者总是反对过份斗争和暴力的,所以,当时局使爱国者发现急进和暴力不足以解决问题时,它就也有了以个人身份加入其他革命行列的情形。〈注5〉
丁、国家社会主义:这是由德国传入我国的思想流派,它的代表人物是曾琦、李磺等。主要地承袭了德国国家主义一派的政治经济理论,主张国家有机体的观念,集团主义的强调已入於政治、经济和教育等方面。这一思潮由於有着强烈吞噬个人的集团主义的倾向,所以曾表现出相当强韧的力量;早在五四运动时代它就组织有中国青年党的政治团体。但是由於它对人民所取的吞噬态度,不太适合那个追求民权普遍的时代,所以虽然所表现的十分激烈,但不容易发挥力量〈注6〉。
简言之,激进思潮的存在,既不是可以抹煞的,也不是应该刻意丑化的。做为一个理性的爱国者的探究;毋宁说,那反而由於它们的爱国情操,更值得我们去了解,去把握,去寻找一些可以给我们鼓励和警惕的理由,以健全自己并且帮助同为爱国者的所有志士。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
蔡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