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这一阶段的新经济政策,除租让政策外,是由粮食税、商品交换、自由贸易这三部分构成的。粮食税有过去的余粮收集制的成分,它同样是向每个农民征收粮食的一种方法,但征收的方式已有所不同。商品交换实即产品交换,列宁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他认为“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就不可能建立正常的关系”,○2而通过商品交换就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显然这与1918年春天的第一个假设中向直接的产品交换过渡是一样的。粮食税在原则上是容许自由买卖粮食和其他产品的,即容许自由贸易。这时的国家资本主义概念已与1918年春天的第二个假设不同,它也是与这种自由贸易相联系的。容许贸易自由也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这是资本主义的一种新的形式,这就是新经济政策这一阶段的国家资本主义,列宁把它称之为特殊的国家资本主义。他在论述这种特殊的国家资本主义概念与普通的国家资本主义概念的联系和区别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所谓国家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得到国家的认可并受国家的监督,从而有利于资产阶级而不利于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国家里的国家资本主义,做法相同,但目的不同,它有利于工人阶级。在新经济政策的这一阶段,列宁把“租让”政策的原则和原理运用到自由贸易及地方流转等等的其他资本主义形式上去。在租让制之外,又创立了合作社、租让制和代销制这些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新经济政策这一阶段实际上同时试行了1918年春天的两个假设(这时第二个假设中国家资本主义的概念,同1918年春天的国家资本主义的概念相比,已有新的含义),
○1《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80页。
○2《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27页。
经过半年多的试行和实践检验,结果是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1918年春天的第一个假设(实行国家产品交换)的试验没有成功,1918年春天的第二个假设(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则被实践所证实。
(2)新经济政策的第二阶段(1921、10——1924、1)
新经济政策是从农民经济开始的,但也是同国营企业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在小生产领域容许贸易自由;另一方面对国营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原则。在新经济政策的第一阶段,自由贸易虽然被限制在地方范围之内,但小生产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会往资本主义方面演变,从而导致市场关系的合法化;另一方面少数国营企业已开始实行商业核算(即列宁后来所说的经济核算)制度,按自由市场的价格支付工资,改用金卢布结算。在新经济政策的第二阶段,列宁在谈到上述与自由贸易相联系的国家资本主义时指出,这是一种我们可以而且应当容许其存在、我们可以而且应当将之纳入一定范围的资本主义,因为这种资本主义为广大农民所需要,为必须作买卖来满足农民要求的私人资本所需要。“必须让资本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流转能够象通常那样运行”。○1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的另一个方面时说,经济核算将是国营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形式,并明确指出,国营企业改行经济核算,“在容许和发展自由贸易的情况下,这实际上等于让国营企业在相当程度上改行商业的即资本主义的原则。” ○2 列宁在这里所说的改行经济核算,实际上就是让国营企业改行存在于资本主义国家的那种市场经营方式。
为此,列宁在新经济政策的这一阶段总结道, “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第二,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作‘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3列宁在这里所说的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作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都是在国家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这种条件、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4。采用这种国家资本主义即普通的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请问,难道这不是市场经济吗?而且列宁是说在无产阶级国家里采用这些原则的,从社会主义国家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来看,这种市场经济也可以叫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新经济政策的第一阶段,虽然已开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但还被限制在地方的和非国营的范围之内。现在国营企业也改行经济核算即实行市场经营方式,全社会都以商品生产和交换为经济运行的基础,经济领域一切经营主体都在市场关系的基础上运作,已形成完整的国家资本主义体制。至此,列宁1918年春天的第二个假设,经过实践的修正和检验,已经变成了科学理论。与此同时,列宁国家资本主义的路线也最终形成。列宁坚信,沿着国家资本主义的路线前进,俄国就能在组织国家资本主义和文明程度方面赶上其他民族,把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同时列宁也确信“这是一条引导我们”“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最高阶段)的路线”。
○1《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4页。
○2《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67页。
○3《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63页。
○4《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14页。
○5《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60页。
二、斯大林否定并抛开国家资本主义路线
列宁逝世后,苏联本应沿着列宁的理论道路和国家资本主义的路线前进。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在列宁的追悼会上宣誓忠于列宁和执行列宁的遗嘱,却就是不提列宁临终前还谈到的国家资本主义,只字不谈如何沿着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路线走下去。同年5月,斯大林发表了纪念列宁的理论著作《论列宁主义的基础》,在这本书中斯大林开宗明义地指出,叙述列宁主义就是叙述列宁在他的著作中所加进马克思主义总宝库的那些特别的新的贡献。可是,在这本书中斯大林仍然只字不提国家资本主义,反而在以“农民问题”为题的那部分中谈到“国家社会主义大生产在农业方面的家庭手工制”,是“我国农业应当循着哪条道路发展的许多标志之一。” ○1可见,在斯大林看来,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理论不算加入马克思主义总宝库的新贡献。从理论层面上来看,这些都是列宁逝世后出现的反常现象。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孙国华
编辑:
蔡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