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评论,中国高层领导人的纷纷表态,标志着“中国和平崛起”正式成为一项带有根本意义的国家战略。在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上,和平崛起是中华民族的需求,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因此,“和平崛起”理论成了海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成了新闻记者们的主要议题。
日本《朝日新闻》刊发专栏文章认为,“和平崛起”论似乎是中国一项长期战略。“中国崛起”无疑可以与战后的“日本崛起”相提并论,确切地说,“中国崛起”将是超过“日本崛起”的历史性事件。
在2004年4月的博鳌论坛上,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说,“中国正在致力于和平崛起事业,这对亚洲的整个面貌都非常重要”。
“中国威胁”不攻自破
中国所选定的“和平崛起”方略破除了全世界所有大国的崛起规则,因此无论是靠侵略、扩张起家的美英法、德俄日等发达国家,还是饱受过殖民掠夺之苦的亚非拉兄弟,都对这个东方大国的崛起方略投来了质疑的目光,那些在古代遭受过中国皇权兵火之灾的近邻更是对中国政府的诚意深表怀疑。
当中国政府一遍遍地重申我国选择“和平崛起”的历史依据、现实条件和未来方向之后,中国政府的“和平崛起”战略随之迎来东西方世界的一片喝彩,同时中国上空飘浮了几十年的“中国威胁论”的阴霾逐渐散去,中国由此再次赢得了负责任的大国的评价。
“中国威胁论”的出现恰巧是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赢得国家独立之时;而它的泛滥,恰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逐渐走向富强的时候。
20世纪90年代初,与“中国威胁论”看似矛盾实则相同的思潮开始在西方世界流行起来,这就是“中国崩溃论”。10年前,一些美欧人士预言,中国也会像苏联一样“崩溃解体”,而预言成为笑话。
近几年来,“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相互交织,构成了中国发展的舆论思潮障碍。
这时候,急需要一种否定“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的崭新而具备说服力的理论和政治策略出台,“和平崛起”理论的出现无疑是对前述言论的有力防御和回击。
“和平崛起”的历史底蕴
不知是否巧合,当中国政府正式推出“和平崛起”战略之时,我国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一系列活动也正式启动。
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和外交家郑和在公元1405年开始的28年间,率领2万多人、200多艘巨型宝船组成的庞大船队,先后七次远渡重洋,遍访亚非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向当时的世界展现了中国灿烂的文明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
郑和七下西洋的时间早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航行达半个世纪;其出行规模更是远非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的任何船队所能企及,无可辩驳地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 ||
作者:
阿静
编辑:
蔡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