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家提倡好女不嫁二夫的背后动机是什么?
2009年12月09日 09:24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词汇本身必须好,如果希特勒用的词汇是“邪恶”、“屠杀”,则德国民众不会跟随他。而 他实际用的词是“奋斗”、“荣耀”等,“屠杀”也被改称为“彻底的解决”。这样,就不 容易引起心理抵制,也就能渐渐“催眠”德国民众,让他们跟随他去做他们原来并没有打算 去做的事情,甚至包括屠杀。

在这样的广义催眠过程中,如果我们用比附的方式,把两个外表类似的事物放在一起多次重 复地说,则产生的效果会是,听者会忽略逻辑,把这两个事物在他们的心中联系到一起。如 果这种比附还有和谐优美的节律甚至押韵,表面上似乎有一种合理性,则更容易增加这个联 系的强度。因此,当我们一次次听到,“天有三光,人有三纲”的说法,就会产生一种倾向 ,以为天有三光、人有三纲,这两件事是相互联系的,乃至认为人有三纲的原因就是天有三 光。——虽然这完全是胡扯。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实际上可以编写很多句子,“天有三光, 人有三妻”——说明一夫多妻是合理的;“天有三光,人有三喜”——然后我可以把我自己 觉得最好的三个东西说成是三喜。“天有三光,人有三亲”——然后我可以找三个人说成是 你最亲的人……虽然董仲舒的三光理论完全是胡扯,但是有效,古代很多的中国人都以为 “三纲”是和“三光”有联系的,而“天有三光,日月星”,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于是大家 在董仲舒的催眠下,也误以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样的三纲也是永恒不变 的真理了。董仲舒还有另一句催眠语是“天不变,道亦不变”,更加强了大家的盲目相信。 而如果一个人认真地去思考,就会发现董仲舒的说法没有什么根据,“天不变”不能证明“ 道不变”,更不能证明“三纲”之类的东西就是“道”。但是,已经被催眠的人们,大多都 失去了进行正常思考的能力了。

就是通过这样的比附性的广义催眠,“好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联系到了一起,而且 让人感觉这仿佛是一种“天命”,一种不可改变的“道”。因此,好女不嫁二夫的越多,就 越能增加忠臣不事二主的决心。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广义的催眠中,还有一个技巧,那就是通过授予一个“好”的名誉,来 鼓励守贞的行为。如果女人守贞了,我们会称她们是好女人,是贞女或者烈女。如果男人守 贞了,我们会称其是好汉子,是忠臣义士。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强化,用这个技巧,可以不付 出一分钱,仅仅付出好听的名词,就可以让对方做自己想让他做的事情。

因此,在古代中国,特别是宋明以后的中国,不仅很多女人在努力做贞女,很多男人也在努 力做忠臣,而从中获益最多的,是那些君王和各级统治者。

我们读中国古代史,会看到一些很极端的守贞行为。只举一例,饥荒年间,某女人被屠户当 作猪羊一样,放到案板上打算宰了卖肉。有个旁观者一时不忍,说要出钱(完整地)买了这 个女人做自己的妻妾。女人说:“我就是不愿意再嫁,才落到这个地步,宁愿被杀,绝不再 嫁。”于是慷慨就死。

同样,我们也可以看到男子的一些在我们现代人不理解的行为。比如,很多被俘的将领宁死 也不投降,并非是认为对方的军队不好,只是因为自己已经先投靠了另一方而已。为了守贞 ,这些将领有时候明知自己所在的一方没有胜利的希望,即使胜利了也未必是正义的一方, 但还是要把自己和许多兵士的生命毫无意义地葬送在这里面,也只是因为自己碰巧先投入了 这一方的队伍中,而“忠臣不事二主”,只好随着这个烂主子灭亡了。

男人失节,则是人们轻视的对象。比如五代有个叫冯道的人,本来也还挺不错的人,一生中 也做过不少对百姓有好处的事情。但是,因为他身处乱世,先后跟过好多皇帝,所以后世的 文人比如司马光等,就对他很不齿。在这些文人看来,他的行为就和那些一嫁再嫁,一生经 历过很多男人的荡妇一样,丑陋不堪。在宋明的文人看来,即使他第一个皇帝上司不是什么 好东西,他也应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当那个皇帝灭亡的时候,他也应当随着去死, 或者至少从此终身不仕才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朱建军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