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印度:一二年级大学生素质超中国硕士
2009年11月10日 10:04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多年苦读后,终于迎来了大学毕业的一天。手中拿的是成绩单。

中国能从印度学习什么?

对于印度的这种混乱的状况,常常被认为是失败的民主制度,很多印度人,特别是共产党员,甚至认为印度是不是要实行更加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模式才更有利于这个复杂大国的发展。印度有很多很优秀的人才,对于印度的发展,有识之士提出过很多很高明的办法,可以说世界上最好的政策都有人提到过了,甚至有学者因此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问题就在于实施的效率上。很多人都很羡慕中国政策的实施力度和速度,也有很多人希望能够尽快效仿建立经济特区,但是十几年过去了,这些还是在讨论当中。但是从1947年甚至更早一点的情况来看,印度在独立后采取一党专政和独裁体制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因为独立运动的领导者尼赫鲁和甘地两人对于民主和自由的追求是非常强烈的,他们在英国求学期间,对英国的议会制民主制度非常熟悉和推崇。

虽然独立前,尼赫鲁-甘地的个人政治理念特征让印度无法实行中央集权制度,但是后来尼赫鲁-甘地家族在印度几十年的家族统治实际上还是形成了所谓的尼赫鲁-甘地王朝,从尼赫鲁本人开始到他女儿英迪拉·甘地到拉吉夫·甘地,现在的索尼娅·甘地和正在崛起中的拉胡尔·甘地,这个家族领导着国大党带领着印度从一穷二白的基础走到了今天。这几十年中,他们有所有建立家族式专制统治的可能和机会,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国大党从尼赫鲁时期的一党独大、多党竞争的局面,到今天遍布全国几百个大小政党,此起彼落的壮观场面,尼赫鲁-甘地家族的宽广心胸和对民主的推动作用可说是功不可没。

我经常跟印度人讲,中国的精英和印度的精英所关心的东西恰巧是相对的。已经有了民主的印度,他们想要的是发展和经济;已经有了经济发展的中国,中国精英们想要的是民主和人权。这两个国家如果能够抛开一切的敌意,抛开一切的障碍,能够互相合作和支持,互相学习的话,这将会是两国人民之福。这一次辛格总理访华,温家宝总理引用了印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一句名言“中国和印度应该互相学习、互相进步,而不是互相地比较和互相地对立。”

2003年底周济部长到印度访问,我当时是学生会长,要负责一些接待工作。他问“你讲一下你对印度教育的感受”。我说同级别的学校里,印度的学生大学一、二年级的综合水平和综合素质可能要超过中国硕士毕业生。原因有几点:中国在传统的文化重视上不如印度,中国的传统已经断裂了,印度还有很多的传统可以供他新一代去思考,他们的宗教文化,可以系统地引领他们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进行系统的思考。印度还有开放的媒体,可以让他们的新一代接受很多的各种各样的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观点,让他们的大脑能够持续地激荡和深入。

可以肯定地说,印度实行了民主制度以后,保证了人权,他维护了很多少数和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持了媒体的开放,言论的自由。实际上,印度的学术成就、艺术成就,甚至政治理论成就都非常高,这都是直接相关的。

而在公民社会自我完善方面,印度也有值得借鉴之处。印度有很多的志愿团队,NGO组织非常发达,各种类型的NGO都有。2005年的南亚大海啸,印度敢说不需要其他外来的资助,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印度的NGO团队太强大了,有一个团队从德里出发要到南方去,公布一个热线电话号召大家报名,这都是需要志愿者自费参与的,我只是迟了十几分钟打过去,可人家说已经人满了。在校的学生很多是扛着包袱立刻下去了,反应非常神速,跟中国民间社会对待灾难的态度很不一样。即使那些在街边流浪的住贫民窟的人,每到需要的时候,很多的志愿团队会去帮助他们,来自政府的帮助反而是很少的。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陈思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