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文涛:李鸿章带着他淮军刚到上海的时候,实力还不是很强,他呀要用这个华尔,用这华尔当拉皮条的,不是说李鸿章要嫖娼,李鸿章要通过这个华尔跟上海的那些其他国家,各个国家的洋人搞关系,希望他们能够在自己这个淮军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你们能给我帮大忙。可是到后来李鸿章越来越感觉到,这个所谓的常胜军呐渐成尾大不掉之势,因为这个常胜军它是外国军官指挥。那外国军官不把中国官员放眼里,甚至不把中国政府放在眼里,所以李鸿章担心呐,说这样下去,这支部队越来越有,就控制不了它了。那怎么对付这支不听话的这个常胜军呢?想来想去啊,还是得男儿当自强,就说咱这淮军自个儿得强大起来,于是李鸿章就在淮军里头改革开放,全面改革过去淮军的营制。
比如说啊,把这个过去各营里的什么抬枪队、刀矛队、小枪队,一水儿的改成洋枪队,这真是鸟枪换炮,对,他还搞洋炮队,这样下来啊,淮军由洋枪、洋炮装备的这个部队,占到了七成之多。
解说:1862年9月,华尔率部攻打慈溪,一颗子弹结束了他的冒险经历,他的继任者是一个名叫白齐文的美国人,如果说华尔的傲慢还有些分寸的话,那么,白齐文的骄横简直无法无天,这个粗野狂妄的家伙胆大包天,恣意妄为。他纠合常胜军旧部数百人,两度投了太平军。一年后,淮军攻克漳州,抓获白齐文,并押解回沪,途中白齐文不明不白地溺水而死,时人普遍认为,他“大概是被故意设法溺死的”。
翁飞(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员):这个“白齐文事件”的处理中,李鸿章和英国的驻军司令士迪佛立,签下了《统领常胜军协议》16款,其中最重要的核心问题就是说,常胜军必须由中国的地方江苏巡抚来节制,常胜军的统领必须由江苏巡抚来任命亿,但是英国方面则坚持军队的调动和统领的任命必须通过英国军方,这样就埋下了双方日后冲突的种子。
解说:常胜军狂想曲的华尔乐章结束后,近三个月的白齐文乐章又戛然而止,给这个畸形怪物唱挽歌的是英国人戈登。出身于苏格兰军人世家的戈登是现役军官,曾参与火烧圆明园的罪恶之举,不过其军事素养和指挥能力显然要超过前任。李鸿章起初甚为满意,可时间一长,龃龉顿生。
1863年底的“苏州杀降”事件,双方几乎到了兵戎相见的程度。双塔,位于苏州市东南角定慧寺巷内,为北宋时期兴建的佛教古塔,与名气冲天、人满为患的苏州园林相比,这里多少显得有些门庭冷落。令人难以想像的是,这佛门圣地竟然曾经上演过一段腥风血雨、骇人听闻的历史。在这个只有足球场大的院落里,至少有三万多太平军将士横遭杀戮。1863年11月下旬,淮军在常胜军的配合下围攻苏州,太平军慕王谭绍光率部英勇抵抗,就在慕王浴血奋战之时,一场背叛却在暗中悄悄进行,以纳王郜云宽为首的八员守将,一看战局不利,开始心怀异志。
方堃(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副研究员):由于守城的太平军将领心怀异志,给了攻城主帅程学启可乘之机,程学启派他的副将,一个叫做郑国魁的人,对纳王郜云宽实施策反。经过郑国魁的穿针引线,程学启在戈登的陪同之下,在阳澄湖的一艘小船上与纳王见了面,双方很快就签订了协议。同时,甚至在戈登的见证下歃剑为盟。在这种情况之下,太平军守城的一些将领开始密谋叛变。
华强(解放军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教授):防守苏州的太平军的八个高级将领,当时就召开了一个会议,把慕王谭绍光骗到会场上来,在会场上杀了谭绍光,把他的头割下来,然后向洋枪队,向淮军投降。
解说:就在八王弹冠相庆,庆贺升官发财之时,又一场阴谋已在秘密策划当中。
翁飞:“八王”献城以后,对淮军还是很抱有戒心的,他们把苏州城的一半让给淮军,自己的部队集中住在另一半,同时不愿意剃发,也不愿意改变旗号,他们要一品、二品的封赏,要总兵、副将的封赏,同时要求成建制地加入淮军,就是不愿意打散部队。
贾熟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从李鸿章的家书啊,从一些信札看来,还是太平军要求的条件太高,当时已经同意投降了,但是投降以后,太平军还有要求。
翁飞:这样呢,程学启觉得事情很不妙,当时淮军在城里的部队不足两万人。而太平军呢,老弱精壮加在一起号称十万之众,那么程学启就去向李鸿章说,卧榻之旁,一个猛虎在旁你怎么能睡得着,所以一定要采取果断措施。李鸿章当时还犹犹豫豫,程学启甚至要跟李鸿章翻脸。
解说:自古杀降都是不祥之事,程学启的担心又不无道理,李鸿章左右为难,游移不决,但一想到太平诈降的前车之鉴,李不寒而栗。于是他半推半就,睁只眼闭只眼,任凭几个矮个子文盲将军大开杀戒。
翁飞:第二天,李鸿章来到了程学启的大营,召“八降王”入见,然后满面春风地告诉他们,朝廷已经批准你们为总兵、副将,你们可以安心地庆功、喝酒。正在这时一个兵丁跑来说,大帅,朝廷有急件,有诏书,李鸿章说,我有事去处理一下。
戴健(合肥市文史学者):李鸿章一走,程学启就下手了,他请八位武弁,每人手捧一套军服,清朝的官服,请这八位降将,你们来换衣服,那在酒桌上,他们丝毫没有生疑啊,突然八个武弁趁他们在看衣服的时候,从后面抽出刀来,一下子把他们全杀了。
解说:紧接着,一场大屠杀迅速展开,苏州城血流成河、浮尸遍野,李鸿章的“刽子手”恶名由此而生,直至今日。
苏州杀降后,清廷认为李鸿章并无不妥之处,曾国藩也称其“殊为眼明手辣”,然而却有一个人不依不饶起来,他就是戈登。
雷颐:这个戈登就不干了,戈登觉得这是一种背信弃义,所以他大怒,他很愤怒,他就提着手枪到营区里面去找李鸿章,他要跟李鸿章算账。
解说:气急败坏的戈登甚至威胁要发动兵变,攻打淮军,并夺回城池交还给太平军,他还写了一封公开信,勒令李鸿章交出军权,辞去巡抚之职。一时间,李鸿章身处漩涡中心。对此,他软硬兼施,一面坚持“此中国军政,与外国无干”拒不认错,一面又请几个友人去疏通戈登。此外,李鸿章还发给常胜军七万元犒赏费,又奖励戈登本人一万元。
有钱能使鬼推磨,戈登终于低下他那高傲的头,与李鸿章言归于好,但李的内心已深受刺激,谈到常胜军,他恨得咬牙切齿,“洋人弁目一百几十名,都是外国流氓”,他觉得该军“终无结局”,于是千方百计寻找遣散的机会,不久这机会便来了。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石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