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第一次入缅战败的真正原因
2009年08月13日 19:18凤凰卫视 】 【打印共有评论0

请先确认是否安装了 最新Flash 播放器
请点击安装按钮

安装

任东来教授(南京大学中美中心):那么对中国的军人来说,英文也不通,所以跟英国人沟通就非常困难,所以蒋介石想史迪威是最好的一个人选。但他跟史迪威讲,你带去的中国军队,十万中国军队是中国最精锐的军队,你一定要把它带好,不要上英国人的当。

何亮亮:史迪威到缅甸的时候,仰光已经失守了,英国的指挥官是曾经指挥过敦刻尔刻大撤退的亚历山大将军。但是他对能否守住缅甸充满疑虑,史迪威又拜会了当时的总督史密斯。这位总督听到一位美国人自称是中国军队的司令时,很是吃惊。

因为不久前,第五军的军长杜聿明也是这样介绍自己的,后来这位总督问杜聿明,怎么可以让两个人担任同一个职务的时候,杜聿明笑着回答,你知道我们中国人认为让美国参战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在名义上,担任一些指挥职务。只要实权在我们手里就没事。

解说:杜聿明的到来,让史迪威的精神为之一振,他知道这位中国著名的将军,在昆仑关战役中的表现。在初次见面中,杜聿明也赞成向日军主动出击,阻止日军继续向北进犯。

王楚英(史迪威联络管):史迪威听到这个话以后,赶快就走到前面去,双手把杜聿明的手抓起来,哎呀,将军啊,我们俩是不谋而合啊,意思就是我也有这个意思。

解说:杜聿明对这位美国将军,却没有什么好感,认为蒋介石不该把中国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一个美国人。此时,杜聿明的第五军先头部队200师,已经在缅甸中部的同古遭遇进犯的日军,双方交战激烈,持续多日。

200师是中国军队中的精锐部队,曾经多次和日军交手,但这次出国后的第一仗,让师长戴安澜倍感吃力。

倪乐雄(军事研究所专家):因为双方实际上都不了解,就像克劳塞维茨讲了,战争多半都是在有月亮的半明半暗的状态下进行的。其实日军也不了解我们这边的情况,不是对我们了如指掌的,我们进来多少部队,布置在什么地方,他也不清楚。

解说:就在这半明半暗的情况下,200师的一万两千名官兵坚守阵地,而进攻的日军第55师团有两万多人。杜聿明隐隐感觉到战势的不妙。

倪乐雄:因为史迪威呢,他毕竟是美国人,对这个情况不是太熟,对东方战场日军比较生疏。那么当时那个杜聿明呢,毕竟已经跟日军已经交手四年了,而且也打过昆仑关之战,所以经验比较丰富。

解说:不久55师团,在日军三个航空中队的支援下,向同古城内展开猛烈进攻,火车站和色当桥一带,发生激烈的战斗。从3月24日到31日的这一周内,史迪威都在准备调派廖耀湘的22师,对同古发动进攻,以解除日军对200师的包围,但22师按兵不动,迟迟不肯进入阵地。

JohnEasterbrook(史迪威外孙):蒋介石自己都说三个中国师,甚至可能都顶不上一个日本师。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消极态度,不要冒险,不要进攻,因为那样会失去更多军队。

解说:史迪威一直敦促中国军队,而到了3月29号日军已经从三面包围了同古。并从同古和卑谬之间穿过,直接对中国军队和英军的内侧造成威胁。

倪乐雄:杜聿明当时就凭这个经验,就觉得不对劲,再这样打下去,戴安澜已经被包围如果是一个师团的话,怎么可能把我们包围起来,打的那么艰苦的,所以他违反了史迪威的命令,下令让戴安澜突围。

王楚英:那一晚就拍起桌子来,史迪威讲你不听我的,我军法从事,杜聿明讲了,我是中国政府派的指挥官,我对中国军队官兵的生命,我直接负责。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