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亚历山大(《我们失败的第一场战争》作者历史学家):第八军指挥官范·弗利特将军,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攻打并占领一些山岗来改善我们的处境。但他提出的主要理由是一旦士兵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战斗,士气将会低落。
解说:然而低落的士气仍旧在蔓延,此时双方的停战谈判在板门店这一中立地点重新开始。从现在开始,便是永无休止充满血腥味的巡逻和交火,由于最后军事分界线将以停战地点为准,因此几个月来,双方都在努力扩大他们的领地。
乔瑟夫·亚历山大:1951年《时代周刊》杂志的封面,就可以反映国民情绪的变化情况,一月份的第一期,封面上的照片是一名美国步兵,乔伊。而在这一年的头六个月里,封面上的人物分别是李奇微将军出现过两次,还有麦克阿瑟将军,范·弗利特将军,甚至还有五角大楼。但是后半年呢,什么都没有。整个战争都消失了,人们淡忘了它。
解说:谈判僵局的到来,并没有减缓美国军队普通士兵的伤亡速度,再强壮的人在战争中也垮了下来。他们以个体的名义,为政治承担了太大的代价。
伯纳德·埃玛特奥(美国韩战老兵):这是我一生最可怕的感受,搬运我的密友,他们都光荣了。那是我一生最悲惨的日子,因为他们都是与我在一起游戏,一起逗乐,一起取笑的家伙,他们都走了。你要知道他们是21、22岁的,美国年轻人啊。
解说:在最后几个月的沉闷战争期间,美军士兵对确定回家优先权的打分制度,深感困惑。分值多少视战区而定,激烈战区分值最高,而被认为是安全战区的分值最低,累计达到36分者可以回国。关于是四分还是三分或者两分战区的讨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约翰·卡尔沃(美国韩战老兵):我打算去四分区,而理查德却想去两分战区。而我们又不愿分开,于是我就让他跟我去,这样我们将可以早日回国。他在那次战斗中牺牲了,我经常因此而自责,因为他还是一个年仅19岁的孩子。
陈晓楠:由于谈判双方达成协议,朝鲜半岛南北界线的最终确定呢,是以停火时双方的实际军事接触线为标准,所以在整个谈判过程当中,始终贯穿着小范围的战斗。这些战斗往往是围绕着一个或者几个不起眼的小山包展开的,因为一块几平方公里大小的高地,双方可以投入数个连队乃至几个团的兵力,展开激烈战斗。短短的几天里,阵地易手数十次,肉搏战反复上演。密集的炮火可以把一个山头的高度,整整削去数米。骄傲自大的美军认为,凭借着武器装备上的优势,他们应该能够赚取到更多的利益。然而,最后的实际停火线和两年前谈判刚刚开始的时候相比,整整向南推进了十几公里。事实证明,美军永远无法从谈判桌上,得到他们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
解说:漫长的痛苦谈判的症结在于被联合国军关押在兵营里的132000名中国和北朝鲜战俘的命运问题,美国人坚持进行“逐个甄别”以达到某些战俘不会被送回北方的目的。然而中国和北朝鲜方面却坚持要求无条件地遣返全部战俘。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有不少北方战俘死于巨济岛的集中营。
过家鼎(原停战谈判代表国中方翻译):因为这个《朝鲜停战协定》最后卡在战俘问题上,因为我们手里有美方和南韩的俘虏只有一万多人。而美方,在他手里,有我们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俘有十多万人。那么我们说,全部遣返我把一万多还给你,你把十几万还给我。他说不,一对一交换,我一个换你一个,所以这样子就顶住了。
解说:联合国军的问题部分在于李承晚,这位南朝鲜领导人坚决反对就此停战。同时他还威胁说,他将破坏和平进程。结果还未等到是否遣返全部战俘的谈判开始,他就先期转移了25000名不愿意回到北方的北朝鲜战俘,联合国军对此深感恼火。
罗德·帕斯卡尔(《目击朝鲜战争》作者退役美军上校):一项应急行动计划已经经过商议,计划决定在必要时逮捕李承晚,解除他对南朝鲜政府的控制权。
解说:1952年,在李奇微将军赴欧洲接替艾森豪威尔任北约部队指挥官后,克拉克将军接替了他的职位。这期间杜鲁门总统表示不寻求竞选连任,艾森豪威尔被提名担任美国总统。考虑到美国民众要求结束这场战争的呼声,他表达了想要停止这场战争的立场,他说,我将去一趟南朝鲜。
对于那些痛苦不堪精疲力竭的士兵来说,还是存在着一线希望,因为政客们好像没有完全忘记,他们仍然身处地狱之中。1952年,在当选总统两个星期之后,艾森豪威尔履行了他的承诺来到朝鲜,为期三天的访问更加坚定了他将美军和联合国军撤离南朝鲜的决心,而且是越快越好。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
刘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