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读春秋(5) 射向天子的那支箭
2009年04月07日 10:10凤凰网历史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其三,华父督及时迎立公子冯为国君,解决了政权的合法性问题。前面已经说过,公子冯是宋穆公的儿子,本来应该继承君位,只不过宋穆公念及其兄宋宣公传位之恩,将君位传给了宣公的儿子与夷(也就是宋殇公),所以才被安排到郑国隐居。早在宋穆公临死的时候,群臣就表示过更愿意奉公子冯为君。由此可见,公子冯在贵族阶层里,一直有较强的号召力,继承君位也是众望所归。

其四,公子冯长期在郑伯的庇护下生活,与郑伯的感情非同一般。公子冯当宋国的国君,郑伯当然乐见其成,成为其可靠的外交盟友和坚强后盾。

其五,在华父督的主持下,宋国用大量的财物贿赂齐、鲁、郑、陈诸国,更将郜国铸造的大鼎(郜鼎)这样贵重的礼器送到鲁国,以讨好鲁桓公,获得了列强的认可。

以上原因,使得华父督的这次政变取得成功。考虑到这次政变的最初起因是一个女人,“红颜祸水”这句成语也并非没有一点根据。

然而,对于鲁国接受宋国贿赂,将郜鼎堂而皇之地摆放在自己的祖庙中这件事,鲁国的大夫臧哀伯认为是违背了礼法,因此对鲁桓公说了一通长篇大论来教训他,其文法辞句,大概和当年他爸爸臧僖伯(父亲僖伯,儿子哀伯,这家人的名字取得可真够意思)劝谏鲁隐公不要去棠观渔差不多,估计也没人想听,所以不翻译了。

鲁桓公当然也听不进去。你得想想,他也是通过“弑君”才登上国君宝座的,心里面多少有点不安。有这样一次外交活动给自己壮声势,他高兴还来不及,哪还管得了什么礼法不礼法。

鲁国和宋国发生的政权更迭,对于郑国的外交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

鲁国本来是郑国的盟友,鲁桓公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进一步加强与郑伯的友好关系,双方交换了结盟的誓书,誓词为:“渝盟无享国。”意思是,如果谁违背了盟约,就国破家亡。

而宋国多年来与郑国战争,都与郑伯保护公子冯有关。公子冯回国当了国君,自然要报答郑伯的庇护之恩,双方的关系由敌对变为友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现在从地图上看,郑国周边的几个国家,东边的齐、鲁是盟国,宋是友好邻邦,南边的陈是姻亲,许是附庸,西边的周王室则风雨飘摇,不足为患。

北方的少数民族北戎曾经于公元前714年,也就是齐、鲁、郑三国谋划攻宋的那一年,趁着中原动荡,出兵南侵郑国。郑伯内战内行,外战也内行,采用儿子公子突的方案,利用北戎兵军纪不严的弱点,设下伏兵,诱敌深入,然后分割包围,几乎全歼北戎部队,大获全胜。因此,北方的少数民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构成对郑国的威胁。

环顾四周,郑伯的江山一片太平。

就在郑伯春风得意的时候,一直对其敢怒而不敢言的周天子(周桓王)再一次壮起胆子表达了对郑伯的不满。天子这次下手比较利索,剥夺了郑伯参与王室政治的权力。《左传》:“王夺郑伯政。”

郑伯本来就很少参与王室政治,所谓剥夺其参政权,估计是什么事情都不向他通报,根本不让他知道王室在做什么吧。

文件都不给我看了,我还算什么左卿士?郑伯一怒之下,不再朝觐周天子。

这一次天子终于发飙了,他以天下共主的身份发动诸侯讨伐郑国。王军摆出的阵势是:

鲁隐公   鲁国   公子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东东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