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兴国七年,辽景宗再度集结部队,分三路伐宋。景宗亲率主力攻满城,结果守太尉耶律奚底中流矢身亡,统军使耶律善补陷入重围,耶律斜轸又当了一次拯救大兵队长,把他从围困中救了出来,辽军大败而回。攻打三关的辽军遇到崔彦进的大阵,奈何不得,败绩而回。而出师山后的辽军在潘美和杨业面前更是不堪一击,被击破36砦,落花流水而逃。另有一路偏师远征府州,被府州观察使折御卿大败。辽景宗派耶律休哥带兵次次大胜,亲自带兵却次次大败,心中郁郁难平,九月驾崩,庙号景宗。辽景宗在位14年,而且身体不好,经常不视朝,但取得了高梁河之战的胜利,保住了幽云十六州,很大程度上保住了契丹文明帝国的地位,否则很可能会被打回蛮族原形。其本人并不擅长军事,但是赏罚分明,善于用人,耶律休哥、耶律斜轸、耶律沙等都由他一手提拔,成长为宋辽战争中的骨干力量。
景宗崩后其子梁王耶律隆绪继位,即为辽圣宗,以第二年为统和元年。圣宗时年12岁,由景宗皇后萧绰摄政,改国号“大辽”为“大契丹”。
萧绰,字燕燕,楚国王萧思温之女。萧思温是辽太宗燕国公主驸马,如果萧绰是燕国公主所生,那他们俩就是近亲结婚。当然萧思温最初没打算近亲结婚,而是把萧绰许配给了韩德让,不过因为才貌双绝,被辽景宗看上,最后还是嫁给他当了皇后。因为她和韩德让有这层关系,所以特别倚重,摄政后以韩德让为政事令,总管内政。后来韩德让身兼南北两府宰相,相当于早就被隋文帝废除的丞相,成为辽帝国历史上权势最盛的大臣。后世自有传言说两人余情未了,还有许多桃色故事。尤其是韩德让死后不与自己的妻子合葬,而去跟萧太后合葬,嫌疑非常之大,本书就不去发掘了。军事方面以于越耶律休哥为南京留守,赐南面行营总管印绶,总管南面一切军务。并让圣宗与耶律斜轸交换弓矢,约为挚友(忘年交啊!),掌管京城驻军。又以远房族兄弟萧挞凛(亦作萧挞览、萧达兰)和韩德让的弟弟韩德威掌管对党项、女直、高丽等民族的军务,掌握了四方的军权。萧绰在关键时期执掌国政,并且一手缔造了“统和盛世”,签订了《澶渊之盟》,并制定了扶植西夏牵制宋朝的正确策略,为辽帝国作出了极大贡献,后代历史故事均称之为“萧太后”。虽然辽帝国历史上的皇后、太后除辽太祖皇后述律氏及西辽太后均姓萧,但“萧太后”这个威风凛凛而又风姿绰越的美丽称号却是专属承天皇太后萧绰一个人的。
雍熙北伐,痛失好局
辽圣宗初继位时,由于是幼主新立,又连吃败仗,所以辽帝国非常明智的对宋采取了守势。而宋帝国西北边陲突然事发,党项酋长李继迁叛乱,于是暂时允许了辽帝国请和。利用这段和平时期,辽帝国在汉相韩德让的带领下,休整内政,气象一新。尤其是废除了以往的民族不平等制度,法律上规定了各民族一律平等。以往契丹人打死汉人只需赔钱,统和之后,一律参照汉人律法管理。并广纳贤才,很多贤能的汉人进入政治高层,经济高速增长。军事方面,韩德威、萧挞凛等率军依次平定党项、阻卜、女直、高丽等部落或邻国,一时间国势大盛。但是他们都明白,真正的考验还没有来,等李继迁的事端稍微平息,宋太宗是不会忘记幽云十六州的。
其实在高梁河之战后,宋太宗就一直念念不忘整兵再战,但是屡次三番被朝议否决。雍熙三年(辽统和四年,西元986年),知雄州贺令图、其父岳州刺史贺怀浦、文思使薛继昭相继上疏,指出辽帝国幼主当立,母后专权,尤其是韩德让权炎炙天,多有人不服,此刻正是攻打辽国的大好时机。同时刑部尚书宋琪上疏言伐辽事宜,宋琪本是辽进士,做过幽州节度使从事,非常熟悉幽燕的情况,他从契丹国情、军情、地形等各方面向宋太宗详细介绍了伐辽的注意事项,深得太宗赞许。于是宋太宗又诏廷议伐辽,参知政事李至进言反对,被罢为礼部侍郎,最后宋廷通过了再伐幽云的决议!
雍熙北伐改变了高梁河之战的部署,分三路伐辽:以天平军节度使曹彬为幽州道行营前军马步水陆都部署,河阳三城节度使崔彦进副之;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彰化军节度使米信为西北道都部署,沙州观察使杜彦圭副之,两军会出雄州;以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静难军节度使田重进为定州路都部署,西上閤门使袁继忠为都监,出飞狐(今河北涞源);以检校太师、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朔等州都部署,云州观察使杨业副之,西上閤门使王侁为都监,出雁门关;另派海军从界河口(今河北永年附近)出航,跨渤海湾,在辽帝国的平州(今河北卢龙)登陆,待陆军进展顺利,则出兵从后方助攻。出征前,宋太宗主持总参谋部制定作战方案:以曹彬一路十万大军主攻幽州(因兵力庞大,分为曹彬和米信两路),辽军必然集结主力防御此路。曹彬定要持重缓行,不贪图小利,牵制住辽军主力,另两路则趁机攻取其余州县,最后三路大军会攻幽州。而李继隆、薛继昭、范廷召等强将均被配置在曹彬一路军,这个方案看起来是很合理的。
作者:
黄如一
编辑:
蔡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