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哈林
回国以后,布哈林定居莫斯科。不久被选为布尔什维克党莫斯科委员会委员,编辑《社会民主党人报》和理论刊物《斯巴达克》。在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准备和实现十月革命的过程中,布哈林是这个城市起义领导机关的核心成员。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哈林成为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主要领导人之一和《真理报》编辑。
布哈林在十月革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在夺取政权问题上同列宁的看法一致。列宁提出的《四月提纲》遭到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李可夫等人的反对,但受到了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支持。在这些重大问题上他同列宁的思想一致,因此二十九岁的布哈林很快进入了以列宁为首的党的领导机构。当时在莫斯科的党组织中,布哈林、奥新斯基和斯米尔诺夫等青年布尔什维克是支持十月武装起义的主要力量。布哈林在最激烈的阶级斗争中也未停止他的理论工作。十月革命前,布哈林主要考虑的是反对沙皇的政治斗争问题,所以对革命胜利后如何在落后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和应采取什么经济政策等问题,缺乏思想准备,当时大家都把俄国未来经济的希望寄托在欧洲革命的胜利上。
十月革命后,在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问题上,布哈林同列宁发生了分歧。
1918年初,布哈林组织了一个“左派共产主义者”集团,以小资产阶级的革命狂热反对签订布列斯特和约,主张对德国进行革命战争。因为他认为如果没有欧洲革命,布尔什维克政权不可能长期存在下去,而当时欧洲革命迫在眉睫,因此他反对争取“喘息时间”的思想,要求用圣战去支持欧洲革命。
布哈林的错误立场曾使新诞生的苏维埃国家处于极端危机的境地。在列宁的批评教育下,布哈林最终改变了自己的看法,承认自己犯了错误。关于这一点布哈林后来写道:“在我的政治生活最主要阶段中,我认为有必要提出,布列斯特时期我领导左派共产主义者犯了极大的政治错误。”
1920年,在苏维埃俄国从战时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时,发生了工会问题争论,“左”派反对列宁提出的放宽经济政策的建议。这个争论是由托洛茨基挑起的。在争论中布哈林回避当时的主要矛盾,站在了调和两种不同意见的折衷立场上。布哈林基本上同意列宁提出的温和政策,但不同意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概念,反对把这个概念应用于苏俄。列宁严厉地批评了布哈林的立场,认为他的说法在理论上是折衷主义,在争论中起了“最恶劣、最有害的派别活动的帮手”作用。
列宁的这个批评对布哈林是起了作用的。如果说在这之前布哈林在一些问题的观点上同托洛茨基是一致的话,那么,在工会问题争论之后,就同托洛茨基分道扬镳了。在以后的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布哈林成了批判托洛茨基派的主力、联共(布)党的重要决策人物。
编辑:
刘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