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山西建抗战纪念馆纪念国民党军抗战牺牲士兵(图)
2007年09月23日 10:55东方网投票数: 顶一下  【
相关标签

另一件受人关注的藏品,是阎锡山在1945年5月立的“华灵庙二十四壮士殉国纪念碑”。这块石碑的背面,刻着由他撰写的千字碑文,记载着第19军37师3团3营8连,在华灵庙和日军的一场恶战。整块石碑保存完好,但左下角“阎锡山”三字,不知在什么时候被人抹去了。

华灵庙,连接乡宁、新绛、襄汾三县,位处山脊,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战争爆发后,这里成为为后方军队提供补给的重要运粮道。日军多次尝试攻打,以切断粮道。

据乡宁史料记载,1941年12月4日凌晨,数百名日军趁雪夜偷袭华灵庙,当时驻守此处的只有60名士兵,虽然8连指导员立即带着80多人前去支援,但依旧敌众我寡。黎明前,眼看日军将胜,军人们决定殊死一搏。其中24人,每人腰缠10颗手榴弹,自愿组成“活炸弹队”,在连长彭永祥的带领下冲入日军。这些人体炸弹导致日军伤亡近400人,扭转局面。

二十四壮士的英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气壮山河。”乡宁县县委书记张效彪在发言中说。

碑文中,阎锡山感叹说:“凡此,皆猛将勇士之所为……不惜捐自身之血肉……以搏国家民族某一事之胜利与成功,使敌坚兵利器胥失功能,战略战术均归无用,此则超轶寻常战斗范围之外。”

中学生家万言说,他自小就听长辈讲过这个故事。但直到2005年5月,学校第一次排练这个舞蹈,他被选出扮演国民党士兵,才发现学校“开始把这个故事当真了,有点惊讶”。

这群孩子挤在一起嚷嚷时,两位国民党老兵,正扶着拐杖,坐在观众席里。

他们同样年届90岁,同样瘦削硬朗,甚至有着相近的山西口音。但1949年后,他们在台海两地度过了境遇迥异的半辈子。

留的,是返回山西娄烦老家的郝端温;去的,是经上海坐船到台湾的袁广卿。

作者: 王骞   编辑: 胡楠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