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棺木里都随葬着一个小竹笥,里面装着各种纺织工具:小铜刀细薄锋利,陶制的纺纶小到玻璃珠一般。纺织工具如此纤巧,难怪能织出这些精美的织物。不过,还有些工具,连专家都无法判断出它们的真实用途。
靖安从古到今都有种麻养蚕的传统。离靖安200公里外的麻田村,是著名的夏布之乡,几乎家家户户都还在用最原始的方法织布。这些木织机上的小零件,就和靖安古墓里的纺织工具十分相似。但是,现代人织出的夏布质地却显得有些粗糙。那么,是否有一些绝技在岁月的流逝中已经失传?
靖安古墓最令人欣喜的发现正是这些纺织品,它们填补了同时期纺织工艺的空白,可能会改写中国的纺织历史。目前,专家们对靖安纺织技术的研究刚刚开始,答案还需要我们耐心地等待。
长期被忽视的徐国就这样再次走进了我们的视野。这个古国虽然在历史的争霸中失败了,但它留下的文明财富足以使它名垂青史。
当丝绸保护专家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时,徐长青和其他考古队员还在苦苦琢磨墓葬性质和墓主人身份的问题。他们也注意到了这些陪葬的小工具箱。工具箱无一例外地摆放在死者身边,显然是她们生前最重要的物品。
用纺织工具作为陪葬品不是靖安古墓独有的现象。在中国的古代典籍中,把生活在南部和东南地区的土著民族统称为越人。徐国的主要居民就是越人。用纺织工具做随葬品,或许只是越人的古老风俗。
而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推测倒是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部分专家认为,纺织工具说明这些女性很有可能在生前从事与纺织相关的职业,所以虽然地位不高,但能穿着当时最名贵的衣服下葬。这样一来,其他的疑惑似乎也迎刃而解了:因为如果这些女子是纺织女工,那么墓主人可能就不是徐国的大贵族,而是为国君负责纺织工作的官员了。所以他的陪葬品并不多。也就是说,这个古墓并不是独立的墓葬,而只是一座大墓的陪葬墓。墓主人虽然地位比较高,但有可能也是殉葬而死的。他的命运并不比他的下属更好。
至于那个空着的棺床,也许是为墓主人的副手或者妻子准备的,但他(她)在集体服毒前逃跑了。
虽然关于靖安古墓的争论很多,但是陪葬墓的定位得到了所有专家的认同。陪葬墓的规模如此,可以推想,那座还没有露面的大墓会有什么样的气势。那里面埋葬的才是真正的主人。考古队员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田野考察。
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小村庄,到处都能看到这样的小山。老人们传说,这些山包里都藏着古人的墓葬。
(中央电视台10套《探索·发现》栏目供《大众日报》专稿)
相关阅读: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