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让国民党政府无法预料的是,除了山东、苏北这些“匪区”,江淮、豫皖苏、冀鲁豫以及整个华东的农民都扛起扁担支持解放军。到了1948年秋天,国民党原先的所谓“模范区”豫西一带,也成为另一个山东。
《中原日报》1949年1月2日刊载:一位38岁的农村妇女许秀英,伤员从前方转来时,她就提着茶壶在路旁等候伤员,给伤员喝水。他听到重伤员呻吟时,总是亲热地去安慰,为伤员洗血衣和脏衣服。
她还动员丈夫到转运站工作,送14岁的儿子去照顾伤员,动员全村妇女为伤员服务。1946年秋天,解放军西调,国民党军队对参加过群众团体的进行报复,她带着6岁的儿子逃难,但回乡不久,便参加了妇救会。
当时的报道给出了这位农村妇女如此举动的解释:1948年4月回家,分了十几亩地,自己又动手开了十几亩荒地,从此才建立起自己的家业。
饮水思源,这是最浅显的道理。
在为淮海前线筹粮碾米活动中,豫西地区有200多万许秀英这样的妇女参加了碾米、磨面和做军鞋等活动。
曹县五区后张庄村70多岁的翻身妇女张大娘,土改分得11亩地,过上了好日子。她见村里装米急需口袋,便把给新媳妇做的新被子剪开做成了口袋装米,并对儿媳妇说:前方用米当紧,咱在家怎么都好对付,等打倒蒋介石后,咱再不用趴豆棵了,不愁没好日子过。
1949年1月3日《中原日报》刊载:新安县翻身农民于书堂老人,年近七旬,他让两个儿子把自己准备做棺木的圆木锯成四方的枕木,抬着送到车站。别人问他:“你百年以后,用什么东西装着送终?”于老汉风趣地说:“我死后,用石头做寿棺,不怕雨,不怕晒,安安稳稳逛西天。”
新媳妇的被面、百年后的棺木,对中国人来说最为重要的物件,都用来支援了解放军。
据不完全统计,豫西人民支援淮海战役:粮食2740万斤,柴草1200万斤,军鞋79万双,出动民工16万人,担架17000副,大小车辆34000辆,牲畜23400头。
中国当代史中也有一次给农民分地的历史时刻。30年的中国还没有从多年政治运动的千疮百孔中恢复。中国共产党借用安徽小岗村农民的创举,开展分田到户,再次利用土地给予人民实惠,这才有了中国经济的持续腾飞。
在不久前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文件中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制定新政策适应新情况,这是执政党对中国最广大农民的尊重。而作为当年战场上的对手,今天的国民党除了认同“ 一个中国”的理念,也一样喊出“人民最大”的呼声。
人民最大——这是鲜血生命写就的真理。
相关新闻
作者:
王彬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