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推荐周恩来到黄埔军校
2007年12月20日 10:47中国网 】 【打印
相关标签: [周恩来]

1923年在德国柏林。左一为张申府,左三为周恩来

由于各省均在军阀势力下,黄埔军校不能公开招生,国民党中央只好乘“一大”会议之便,委托返籍各省中央委员私下招生,其中最积极者有毛泽东、于右任、戴季陶、居正等。经过当地考试合格后,约1300名考生来广州复试。复试的国文试题为戴季陶拟定,数学试题由王登云负责,张申府除了和几位苏联顾问负责口试外,还负责笔试监考和阅卷工作。第一期招生近500名,其中包括陈赓、徐向前、蒋先云、李之龙、周士第、左权、宋希濂、郑洞国、侯镜如等日后著名人物。

1924年5月12日,孙中山任命第一批陆军军官学校教官,张申府被任命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为戴季陶)。在蒋介石提名的17人中,只有张申府是共产党员。时年32岁、从未接受过军事训练的张申府,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第一人。

张申府被任命为政治部副主任,与国民党改组后的建军思想有关。孙中山建军校的宗旨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按照孙中山的意思,所谓革命军,就要有革命精神,就要学习列宁经验,培养一批具有奋斗精神,为打倒帝国主义及军阀而战斗的革命战士。军校仿效苏联政治第一、军事第二的做法,与德日意绝对不谈政治的军国主义教育完全两样。蒋介石虽有“联俄终无善果”的念头,但他的“利用俄国的援助,把它变成自身的利益”的投机心理,并不妨碍他赞同和接受苏联军事经验。但是,国民党本身缺乏政治教育人才,于是孙中山与中共协议,由中共派年轻优秀的党员到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领导职务以及政治教官或学校秘书等职。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张申府被蒋介石选中。

举贤能 荐恩来

当时公开身份的中共党员往往是“跨党”成员,但张申府明确地说自己是“为共产党工作”。只是他在军校的作用并不在本职的“政治教育”上,学校草创,财政艰窘,教材缺乏,政治部闲淡,甚至没有正常的政治课。

张申府所能发挥的作用,在于他利用和廖仲恺等人的关系,将更多的优秀中共党员引进黄埔。他在一封信中说:廖仲恺同志在黄埔军校负责实际筹备工作(引者注:蒋介石离开广州期间,廖仲恺任代理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后担任军校党代表。戴季陶是政治部主任。他们对我非常热情,常请我吃饭,谈军校工作。……谈话之间,他们希望我能够推荐一些在国外学习的优秀学生到黄埔军校来。

廖仲恺和戴季陶都是当时的国民党左派。戴季陶曾是中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张申府的推荐信上共有15人,全是共产党人,位列第一的是周恩来,第二是周佛海。此外还有恽代英、赵世炎、高语罕、沈雁冰、欧阳继修等人,都是当时中国共产党的精英分子。

张申府与周恩来相识于1920年。张申府到巴黎后,与先期抵达的周恩来重逢,两人经常一起聊天,在互相尊重中建立了私人感情。1921年春,23岁的周恩来经张申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8个发起组织之一的巴黎小组成员。

接到张申府的推荐信后,时在法国的周恩来很快回信,表示愿意回来。张申府将此事报告廖仲恺。廖二话不说,立即答应寄路费。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