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日主流大报4个整版反思侵华战争(组图)
2007年11月30日 15:30中国经济网 】 【打印
相关标签: [抗战]

资料图片:2006年9月18日,沈阳市大东区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残历碑前举行“勿忘九一八演唱会”。当日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75周年纪念日。 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中国电影中的日本兵形象在变

在专题报道的最后部分,日本记者中野晃用很大篇幅描述了中国人对“日本鬼子”的态度。文章说,“抗日战争是中国永远的题材”,“日本鬼子”这个词汇是中国人对日本兵的蔑称,也是中国电影中不可缺少的“丑恶角色”。但现在这种表现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中国人开始把日本兵当人看了。”中野晃还以活跃在中国的以扮演“鬼子”出名的日本人矢野浩二为例,说他已经出演了8部电影,现在终于可以发挥自己的演技了。中国电影、电视中的日本兵角色由日本人来演,“这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日本兵的角色不仅仅是中国人仇恨的对象,“也可以在喜剧中带给人们快乐”。

文章的执笔者之一福田宏树专门前往中国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在文中,他描述了他看到的变化。福田宏树写道,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展示的内容原来主要描写共产党如何英勇抗战,现在则加上了国民党军队抗日战绩的内容。正在翻盖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文章称,有中国人提议把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改名为“和平纪念馆”。但是,对于这样的提议,不少人坚决反对,所以提案没有被采纳。反对的理由是,在日本还有很多人在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翻建一新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将在今年12月开馆。有人认为这是加强了反日活动的结果,“但是听说事实上展示内容变得更加强调和平了”。

中国为何能坚持8年

在《日中战争》专题报道的下集开头,另一名执笔者五十川伦仪写道:“中国抵抗日本军的攻击整整8年。为什么能够坚持8年?据说一座远离北京、南京的小桥是解决这个谜底的关键,为此,我探访了那座小桥。”五十川说这座小桥在云南省的“瑞丽”,是连接中国与南亚的重要口岸,战争中美国和英国的大量战略物资就是通过这座小桥从境外运到中国。1944年春天,中国、美国、英国和印度等国开始了对日本的夹击。在打仗的同时,还建设了印度通过缅甸至云南的道路,建成“援华通道”。为此,中国军队的给养一直得到了保证,而日本却因为没有充分的物资支援而走向了自杀的悲壮结局。从卢沟桥事变开始的8年之间,日本始终没有能够切断“援华通道”。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