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历史 > 历史研究 > 正文 |
|
还有学者说“根据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有关纸的解释,在蔡伦之前古代文献中所提到的纸,都是丝质纤维所造的,实际上不是纸,只是漂丝的副产品,自古至今要造成一张中国式的植物纤维纸,一般都要经过剪切、沤煮、打浆、悬浮、抄造、定型干燥等基本操作。而灞桥纸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理由是从外观看,其纸腩松弛,纸面粗糙,厚薄相差悬殊。经过实体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绝大多数纤维和纤维束都较长,说明它的切断程度较差,是由纤维自然堆积而成,没有经过剪切、打浆等造纸的基本操作过程,不能算真正的纸。或许只是沤过的纺织品下脚料,如乱麻。线头等纤维的堆积物,由于长年垫衬在古墓的铜镜之下,受镜身重量的压力而形成的片状。
此外,其余几种所谓西汉古纸,也都是十分粗糙,充其量不过是约纸的雏形。蔡伦及其工匠们在前人漂絮和制造雏形纸的基础上总结提高,从原料和工艺上把纸的生产抽调到一个独立行业的阶段,用于书写。诚然,“蔡伦纸”不会是蔡伦一手制作,但没有他的“造意”,单凭尚方工匠也制造不出这种植物纤维纸来。因此,即使在雏形纸出土的今天,把蔡伦评作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者或代表人物是有充分历史根据的。
但自从1933年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淖尔第一次发现西汉古纸,1957年5月8日,在陕西省西安市郊灞桥砖瓦厂工地古墓中又发现了成叠的古纸残片88片以来,学者们就开始了探讨蔡伦之前的造纸术渊源。
因此,有学者认为,记载蔡伦发明造纸的《后汉书》大部分史料来自《东观汉记》。《东观汉记·蔡伦传》云:“黄门蔡伦,典作尚方作纸,所谓‘蔡侯纸’也。”“典”即“主管”,意即“蔡伦主管尚方作纸”,没“发明”纸的意思。在“蔡侯纸”前加“所谓”二字,大概蔡伦当时兼任尚方令,将尚方造纸献于朝廷,遂得以推广,蔡伦封侯后,尚方纸就被称为蔡侯纸,“自是天下莫不从用焉”。因此,尚方作纸,实出于作坊内的工匠之手,而决非龙亭侯蔡伦手制。
还有造纸史研究专家则认为:造纸术应是从古代制麻技术发展而来的,时间可能就在战国末期和秦汉之际,而秦始皇的“军服工场”可能就是最早造纸的地方。远古时代没有棉花,平民和士兵穿麻制的衣服,寒衣里的保暖填料也是麻料。在战国末期诸侯的国家工场里,制衣剩下的麻渣滓数量很大。于是,古人可能效仿处理蚕茧头时用帘子盛絮漂絮,再把留在帘子上的丝渣薄片揭下来的做法,捞取麻池中的麻絮渣滓,并晾晒成片,这就得到了最初的麻纸。
编辑:
唐毓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