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先念管经济,新中国第一任财政部部长薄一波说:“开始我真有点为他担心”。但李先念却以他的聪明才智,很快交出合格答卷。在很短时间里,就适应了工作环境,很快进入角色。这三个“很快”,足以说明李先念的思想方法正确、工作卓有成效。新中国建设伊始,他竭诚心力初理财政,协助周恩来、陈云领导国家经济建设;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他深入实地调查了解实情,负责统一指挥粮油棉的突击调运,呕心沥血共赈粮荒;他积极参与调整国民经济的领导工作,提出和采取的各种有力措施和主持起草的一系列有关决定,对扭转当时的困难局面起了很好、很大的作用。对此,毛泽东表示满意,在会见外宾时说:“建国之初我们非常缺乏经济方面管理人才,于是,我们只好抓个大兵来管钱。事实证明,我们这样的做法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我们的李先念同志就把中国的人民币和其他各种钱财管理得非常好!”
“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国民经济生产背离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使国民经济遭受到严重破坏。陈云后来批评另外一些将军:“文革”军管时期,“将军们管经济,有些人经验少,胆子大,他们说搞什么就搞什么。”李先念就是在这种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协助周恩来主持国民经济工作,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1967年被诬为“二月逆流”成员,多次受到批判。第二年被下放到北京市北郊木材厂参加劳动。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以后,他才继续担任国务院的领导工作,并任军委办公会议成员,成为协助周恩来主持全国财经工作的主要助手,使一大批在建和新建项目得以建成或加快了建设进度,其中包括攀枝花钢铁厂、武钢一米七轧机、十三套大化肥、四套大化纤、焦枝铁路、襄渝铁路和胜利油田等。他积极筹划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霍林河煤矿的建设。在坚持自力更生方针的同时,他大力支持从外国进口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和单机的方案。积极支持建设远洋船队。“文革”后期,他积极协助先后主持中央和国务院日常工作的邓小平,大力整顿社会秩序和生产秩序,特别是抓紧了对铁路、钢铁、煤炭等战线的整顿,使经济形势日益好转。
3、李先念是两代领导集体成员中参加了三线建设全过程的领导人。
陈云特别提到的上述生产建设项目,相当一部分是“文革”前李先念参与决策、“文革”中他指导实施、“文革”后他参与领导调整改造的三线建设主要项目。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以毛泽东为核心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毅然决然地作出、并雷厉风行地指导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即以战备为目的、以国防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工业、交通等基本建设。李先念是两代领导集体成员中参加了三线建设全过程的领导人。直至1992年5月他病重期间,还惦记着三线建设情况,叮嘱要“在四川建设一个大的冶金基地,用贵州的煤,炼攀枝花的矿,综合开发,推进整个大西南经济的发展”。
三、改革开放时期李先念是“有力量的领导集体”之重要成员
邓小平20年前说过:从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产生了第二代领导集体,包括我在内,还有陈云同志、李先念同志,还有叶帅。这也是一个有力量的领导集体。在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们党和国家做了很多事情。
1976年,李先念在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中,被迫“休息”,在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他是主要决策人之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及其以后,他和其他老同志一起协助邓小平领导全党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1983年他继刘少奇之后当选为第三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作为国家主席,他向世界各国阐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介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改革开放的方针,努力维护国家的社会政治稳定。1988年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
陈云说过:“先念同志和我虽然都没有到过特区,但我们一直很注意特区建设,认为特区要办,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力求使特区办好。这几年,深圳特区经济已经初步从进口型转变成出口型,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发展确实很快。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规模比过去要大得多、复杂得多,过去行之有效的一些做法,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很多已经不再适用。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学习新的东西,不断探索和解决新的问题。”
对李先念从乡村木匠到国家主席的传奇经历,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曾经在2009年1月参观红安李先念纪念馆后说:他和已故主席李先念有许多共同点,一是他们都是军人出身,由军界转入政界,二是从“大兵”到国家元首,三是干过一样的职业,都是木匠出身,四是他们的家乡都出产花生。还都有着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生的经历。
李先念出身贫寒,略读私塾,没有进军校受训,也没有出国深造,竟然能够从普通一兵到将军,而且往往是临危受命,独当一面;没有攻读经济理论,却从军事工作转向经济领域,而且“很快精通”、“管理得非常好”。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非常善于从实际中学习,向别人学习。对此,薄一波回忆说:李先念“为了党和人民的需要,他勤思苦学,努力向其他同志学习。他经常向陈云同志请教,也时常和我交换意见。”李先念生前曾几次对别人讲:“自己军事上是从徐向前同志那里学来的,经济上陈云同志是我的老师,外交上是周总理直接指导的,毛泽东是我一辈子的导师。”
(作者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副巡视员)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作者:
宋毅军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