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子”与小孩无关
作者:丁建川 曾 石
《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第五讲“韩信被杀之谜”,谈到韩信死前说:“吾悔不用蒯(kuǎi)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易先生解释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是说我后悔啊,我后悔当初没有听蒯通的建议,以至于落到今天这个下场,被小孩子、女人所欺骗,所谋杀,我真是追悔莫及。”(67页)
上引韩信的话载于《史记·淮阴侯列传》。易先生解释“儿女子”有误,这里的“儿”并不指“小孩子”,而是一个修饰成分,古汉语中,用“儿”限定“女子”,是使整个词语带有贬义。“儿女子”相当于“娘们儿”“妇道人家”,是对女子的蔑称。
《史记》中多次用到“儿女子”,如《高祖本纪》载吕公欲嫁女儿吕雉与刘邦,其妻怒而责问吕公,吕公说:“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儿女子”指其妻,没有孺子之义。
《史记》还用“儿妇人”贬称妇人。如《陈丞相世家》“鄙语曰‘儿妇人口不可用’”,意思是俗话说“女人的话听不得”。遗憾的是《品读汉代风云人物》也把“儿妇人”当成了“小孩和女人”(见248页)。
韩信说的“儿女子”是指杀害自己的吕后。同一件事,《汉书·韩信传》记载:“(韩)信方斩,曰:‘吾不用蒯通之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两相比较,《史记》行文含有更强烈的蔑视意味和贬抑色彩。
“儿女子”在《世说新语》《后汉书》《全唐文》《宋史》中都指女子,与小孩子无关。张永言《世说新语辞典》释曰:“犹言女流之辈。”张万起《世说新语词典》解释:“妇人,女子。”但《汉语大词典》的解释为“妇孺之辈”,这并不确切。易先生的误解,大概与此误导有关吧。
“长乐”“未央”话先后
作者:余祥留
《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刘邦崛起之谜》中写道:
未央宫建成以后,群臣都来朝贺,糟糕的是这些功臣们在未央宫里面一开会就喝酒,一喝酒就喝醉,一喝醉就争谁的功劳大,一吵起来就拔剑往柱子上砍……弄得场面很混乱。
…………
到了汉七年,长乐宫也建成了。这一次就不能像上次未央宫建成时那样乱七八糟的,要求大家按照礼仪朝贺。(127—128页)
显然,易先生认为是未央宫建成在前,而长乐宫建成在后。这就把两个宫殿的建成顺序弄颠倒了。
根据历史记载,长乐宫于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以秦朝兴乐宫改建,至七年(前200年)建成后,刘邦让他父亲先搬进去住。同年,由丞相萧何主持开始筑建未央宫,至九年(前198年)建成,宫成后常为朝见之处。
长乐——长久快乐,未央——没有终止,“长乐未央”意思是长久快乐没有终点。其实,“长乐未央”是个古老的成语,两个宫殿的取名大概是包含了父辈“长乐”、子孙“未央”的意味吧。(来源:《咬文嚼字》)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作者:
汤浩然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