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日,记者驱车来到卦山,这里满山松柏,苍翠欲滴。从卦山到华国锋同志的出生地——交城县天宁镇南街,大约3公里路程。南街位于县城中心,是一条南北走向、狭长的深巷。在巷子南端,有一座典型的山西农家小院,华国锋同志的父辈当年就租住在此,房东姓张,至今张家仍有后人在这儿居住。
得知记者的来意后,张家一个抱着孩子的中年女子,讲述了张家代代相传的华国锋同志往事。当年,华国锋同志的父亲苏庆惠,15岁时从杜家庄来到交城,在“义成合”皮坊当学徒谋生。结婚时,他租了张家院子北面的几间正房,作安家之地。1921年2月16日,华国锋同志出生了,苏庆惠给他取名苏铸。
如今,院子里的桃树已十分粗壮,它们见证了华国锋同志儿时在树下玩耍的情形。树荫下的房屋,年久失修,正房一间屋的门上挂着的一把锁锈迹斑斑。透过窗户,能看见里面被烟熏得漆黑的屋顶。1991年,华国锋同志回交城时,特意到自己出生的房间看了看,并留了影。他连声感慨:“到家了,到家了!”
从张家院子出来,往南街的北端走几百米,就到了华国锋同志租住过的另一处院子,院墙上有精美的砖雕。一位老大爷把记者领到北屋:“1930年前后,华国锋同志就住在这里,房间里的灶和炕,都是华国锋同志曾经用过的。几十年啰,住的人换了不少,只有东西还是原来的。”
苏家在这个院子里也没长住。不久,他们搬出了南街,到县城别的地方落脚。名字还叫苏铸的华国锋同志更是在1938年离开了县城,上卦山参加抗日游击队。家人不知他的去向,直到他的同学前来报信:“苏妈妈,苏铸上山找游击队去了,他要你们自个儿保重。”
从此,华国锋同志便很少回家。1947年,他在山西阳曲县担任县委书记兼县武装大队政委时,曾抽空回来一趟。9岁的侄女苏凤仙跑到他身边问:“叔叔,您为什么要把名字改成华国锋?”华国锋同志告诉她,改名是因为革命的需要,华国锋三个字取自“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先锋”。全国刚解放,华国锋同志又回了一次家。那次回来则给家里带来了“小地震”——他带回了新婚妻子韩芝俊。华国锋同志的母亲不乐意了:“怎么找个部队上的,部队的人回家难。她还是五台县人,你为什么不娶个我们交城本地的姑娘?”华国锋同志笑道:“我们志同道合,同甘共苦,肯定能白头偕老的。”
1995年,华国锋同志偕夫人最后一次回了趟交城,看了看他们年轻时参加革命战斗的地方。家乡人的热情接待,让华国锋同志心里很不安。为了不给地方上添麻烦,此后他再没有回来过。
今年3月20日,交城县志办主任田瑞,带着关于华国锋同志传记性的书稿来到北京,请华国锋同志审阅。翻了几页,华国锋同志便无力地放下:“田瑞,我是看不完喽。”这是田瑞最后一次见到华国锋同志。那天离开华家时,田瑞走了很远很远,回头一看,华国锋同志还站在门口目送他。那是一个老人留恋的、深情的目光。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相关新闻
作者:
刘畅李荣刚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