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恭亲王奕谈判失败后无奈的眼神(图)
2008年09月26日 16:55中国网 】 【打印
相关标签: [清朝]

大英图书馆海外项目联络员蒙安泰告诉记者,这次展览筹备了近三年的时间,源于中国国家图书馆詹福瑞馆长一次访问大英图书馆,"当时他看到这些照片非常惊讶,很多历史照片在中国从未见过,于是我们开始筹划本次展览。"

谈到本次展览的亮点,张志清简直如数家珍,"费利斯·比托是最早的战地记者,他随英法联军进入中国,关于这场战争的历史照片几乎全部是他的作品,在国内非常少见;再比如说辛亥革命那一组历史照片,我曾经在博物馆参观过,很多照片都是肖像和风景,关于战争的记录非常少见;赖阿芳可以说是中国摄影师的开山鼻祖,他的摄影作品的艺术水准非常高,《中国摄影史》上收了仅有的三幅作品,像这么多他的作品集体展出简直太难得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览以费利斯·比托目击大沽口战役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照片开始,以唐纳德·曼尼拍摄的老北京生活场景结束,时间跨越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至民国初期近70年时间,展现了一个国家在变革中经历的阵痛。从地域上看,照片几乎囊括了中国各地的代表性城市,如大气传统的老北京城、从传统向摩登转变的上海、景色秀丽的云南大理、航运发达的长江沿岸城市以及深受西方影响的香港、澳门等。题材同样广泛多样,如反映和记录洋务运动、第一条铁路、英国太古公司在中国沿海沿江地区的产业和发展、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布道的情况等。经典作品包括了如被西方摄影界誉为19世纪中国最成功的一幅艺术摄影作品、中国摄影师赖阿芳的《广州街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西方摄影师在北京正阳门拍摄的北京全景图等。

链接:

费利斯·比托(Felice Beato),19世纪20年代出生于意大利,后加入英国国籍。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他作为战地摄影记者随英法联军来到中国,在中国北方拍摄了大量的残酷战争的场景,记录了北京皇家园林的破坏和英法联军对天津的占领,曾被誉为“军事报道摄影的先驱者之一”。作为为数不多的随军摄影师,他有机会接触并拍摄了恭亲王奕,并有幸成为了第一位拍摄中国皇室成员的外国摄影师。

比托在中国活动的时间仅为一年,但他却拍摄了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摄影作品。从他当年拍摄的照片中,我们看到被攻陷的大沽口炮台上“担任防守任务阵亡的中国士兵,趴在一个要塞城堡上,旁边摆着他们原始的土炮和弓弩”,那清朝士兵尸首遍地的场景记录了联军野蛮屠城的结果。北塘要塞,那是1860年8月2日英国军队从中国人手中夺得的。而此时,英国军队将北塘要塞建成了他们的司令部,要塞的废墟上,一门被摧毁的大炮仿佛诉说着不久前在此发生的激战。这门大炮原先是安放在木质炮架上的,照片上的英军士兵正在这个刚占领不久的阵地上休息。当年,饱经鏖战的北京古城墙和城门如今大多已不存在,但从比托那里,我们看到了一些记录北京老城墙和城门的摄影作品。如《北京的内城城门与城墙》,这张照片构图讲究,线条流畅,远处的朝阳门和城墙连为一体,将北京城的雄伟和宏大表现得淋漓尽致。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新闻图片花花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