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告急,越将文种献计说:“现在的形势比较紧张,我们只有暂时投降才能保全自己。”原来文种早有一计在心,他素闻伯贪财好色,又知伍子胥与伯志趣不投,而现今吴王夫差更加亲近伯。于是,勾践派文种带美女珠宝前去贿通伯。
伯得到文种送来的礼品后,就去拜见夫差,与夫差说了文种代表越王请降之意。夫差大怒,说自己与越人有不共戴天之仇,恨不得手刃越王,怎么能和他议和?而伯却说:“难道你不记得孙武说的话了?‘兵,凶器,可暂用而不久也’,越国虽然得罪了我们吴国,可越国已经答应了做我们的臣民,而现在,越国所有即吴王之所有,这与占领了越国是一样的。既然这样,我们何必再去兴师动武?如果逼人太甚了,对我们也没有好处。”伯说的这些话听起来确实很有道理,奸佞之人向来如此,这可是他们的拿手本领。夫差听后,竟也认为越国已衰微,不足以成为吴国威胁,再加上他急于北上攻齐,争霸中原,遂准备允越求和。于是夫差召见文种,并答应了他的议和请求。时早有人报知伍子胥,伍子胥急奔中军去见吴王,得知夫差已经答应,伍子胥怒气盈面连说不可,并进言吴王:“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雠,后虽悔之,不可食已。”(《左传·哀公元年》)又进一步从地理条件上深入劝说吴王:“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夫也已,君必灭之。”夫差不听伍子胥之言,还是允许越国求和,并下令撤军。伍子胥对此极为悲愤,气得面如土色。自此,伍子胥与伯的关系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于是,便有了后来勾践的卧薪尝胆。
在对待越王勾践和越国的问题上,吴王夫差和伍子胥的看法越来越远,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夫差对伍子胥的态度由不满逐渐发展到疏远冷落,并有了加害伍子胥之心。在准备再次大举攻齐前,夫差派伍子胥使齐下挑战书,以激怒齐国,以达到借齐国手而杀掉伍子胥的目的。伍子胥见吴王如此,料知吴国终将会被越国所灭,便趁为使去齐之际,把自己的儿子寄托给齐国鲍氏,改姓王孙氏。得知伍子胥寄子齐国之事,伯又趁机诬陷伍子胥,吴王遂以私通敌国、怀有二心的罪名,赐伍子胥以属镂之剑,迫使其自杀。伍子胥接剑在手,叹口气说:“以前先王本不想立你,是我一再力争才让你得以即位。我助你破楚败越,威名远扬,现在你却让我去死,我今日死,明日越兵至,‘掘汝社稷矣’。”他又对家人说:“我死后,请把我一双眼睛挖下来挂在姑苏城东门,让我有一天能看见越国大军从这门进来。”说完,他挥剑断喉而死。夫差闻知大怒,恨及枯骨,就把他的头割下来,挂在东门城楼之上。另外,把他的尸体包在皮革里,抛在江中,名曰“鸱夷浮江”,使之葬于鱼腹。
前471年,越王勾践果然出军攻吴,由于吴军数次北进攻齐,国力损耗极大,吴军最终战败被围。吴王夫差也想求和,可勾践不答应,夫差不得不自杀,临死前,他叹口气说:“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史记·吴太伯世家》)
作者:
李晓鹏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