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977年年历上幸福的儿童。
我们的过渡色彩最强,既有一点50年代生人的特征,又有一点70年代生人的特征。但我们最不纯粹,既没有50年代生人的练达和成熟,又没有后生代的摆脱了传统牵绊的、彻底以自我为中心的松弛与自如。我们一时很难归纳出自己的特征,所以只好沉默。
60年代生人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坚,一些人还身居高位,已经无需用集体发言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力量,或者说,已经过了那个时段。
平顺的经历造就平庸、惰性、脆弱
到目前为止,我们这一代的经历太过平顺,虽然平顺的经历可以造就平和与宽容,但却无法激发深刻的思索和大胆的创建,所以我们注定是平庸的。平顺的经历使我们无须去创建什么,只需在前人已经画好的路线上走就是了,这养成了我们的惰性,使我们缺乏行动力。平顺的经历使我们心性脆弱,面对挫折和困难我们缺乏勇气和韧性。
价值观的自相矛盾造就忧郁和散漫
“个体实现”和“集体实现”这两种价值观总是在我们的头脑中争斗着,使我们备受折磨,到底选择谁?我们经常会无所适从。
如果内心(崇尚集体实现)与现实(崇尚个体实现)之间的冲突长期得不到排解,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就会导致神经衰弱和抑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央电视台某著名主持人,他生于1963年,曾经患过严重的抑郁症。事实上,以心理学的观点看,典型的60年代出生的人都或轻或重地有抑郁的倾向。
壮年时,开始怀旧
如今,当我们40岁左右的时候,无论在世俗意义上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很多人都开始怀旧。这一方面是由于年龄使然,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又重新遭遇了精神困惑,比如信仰真空,道德沦丧,是非模糊,价值观混乱,拜金主义泛滥等等。回望和梳理一下过去,可以使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我们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这或许有助于我们决定今后往哪里去。
回首逝去的岁月,往昔的激情、理想、憧憬、风发的意气和对光荣的渴望已如云烟般退去,虽然隐隐地我们总感到远方诗意的召唤,但那个境界对我们来说又是那么遥不可及,于是心中不免生出些许的伤感和惆怅。但令我们欣喜的是,我们重新发现了心灵深处在儿时就已构筑好了的精神家园,这个家园的多宝格内藏着许多温暖的体验、记忆和情结,于是我们小心翼翼地抚去上面的尘土,细细地把玩起来,从中得到了极大的安慰。虽然幼年的情绪一度曾经成为我们前行的包袱,但现在,我们宁愿以为这些情结是我们这一代可以享用终生的宝贵财富!我们时时可以从中获取一些前行的理由和底气。
或许我们真的应该感谢历史老人,他好像对我们这一代人格外眷顾。他在给了上一辈人酸涩的青果、辣椒、黄连,甚至是毒药的同时,却往童年的我们的嘴里塞入了一枚甜蜜的糖果,这枚糖果的甜味注定要让我们躲在心灵的小屋里回味一辈子,陶醉一辈子。
作者:
王沛人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