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为何能同时得到慈禧和光绪的重用?
2008年05月12日 09:16中国经济网 】 【打印
相关标签: [清朝]

李莲英的谨慎

在皇宫里,太监是最顽固、最迷信的人,他们提心吊胆,无时无刻不在担心被杀头,做事从来不会做绝了。李莲英更是其中谨言慎行的代表,一生也没有被人抓到什么恶行恶状。

李莲英是道光二十八年旧十月十七日生,他从来不炫耀自己的生日,除去贴身的几个徒弟以外,不受外人的朝拜,那是过完慈禧万寿节不几天,到他生日,他总是借机请假隐蔽起来。在光绪十四年的时候,正是钦派他随同醇王爷去海上巡阅海军,也正好是他40整寿,也是他最红的时候。

光绪十四年,太后钦命七王爷奕视察北洋海军,让李莲英陪同,这等于七王爷是正的,李莲英是副的。太监当钦差大臣视察海军,在大清朝还是第一次,因为祖宗的制度非常严格,太监不许过问政治。李莲英非常了解这一点,于是把二品顶戴换成了四品顶戴,因祖宗制度太监最高不得过四品,规规矩矩地随着七王爷出发。在海船上,他不住给他预备的仅次于七王爷的豪华舱舍。他说:“我怎能跟七王爷、李中堂(李鸿章)比呢?”他坚持住在七王爷的套间里,不和任何官员接触,白天只是在七王爷面前站班伺候,拿着七王爷的长杆烟袋,提着子皮的大烟袋荷包,往侧面一站,低眉敛目,自认为是太后钦派来伺候七王爷的。晚上,预备好热水,要伺候七王爷洗脚,说:“我平日没机会伺候七王爷,现在请赏脸让我尽点孝心”,感动得七王爷连连地拱手。一趟差事回来,李莲英的名誉不知提高了多少倍!七王爷、李鸿章争着向太后称赞,老太后更喜滋滋的,显然是给老太后露了脸,争了气,堵住了一般朝臣们的嘴,连说:“没白心疼他。”到了万寿节以后,十月十七日就是李莲英的40整寿了,老太后特意赏一桌菜。说是一桌,其实他本身就在寿膳房吃饭,随意有多少桌都可以,但他只请了老一辈的太监、同辈的好友、几个徒弟,悄悄地过了40整寿。用他自己的话说,“多给老太后磕几个头,多给皇上、皇后磕几个头,多给爹妈磕几个头,我就心平气和地过生日了。”拿李莲英的行为和很多历史上的奸宦相比,他的为人处事无疑是非常低调的。他无论在什么时候,从来不脑袋发热,总是冷静地来处理事情,这是他最可贵的地方。再说,平常日子,太监犯了错误,他永远是恩威并用,暗中维护,所以太监们都服他,也愿意亲近他。

还有,老太后死了之后,一个当近侍的后台没有了,马上会完蛋,宫廷里头一朝天子一朝臣,用不着时,马上踢开,何况十目所视的李大总管呢?他很清醒地估计到这一点。李莲英早就有准备,把历年太后所赏的珍宝,积攒了七大捧盒,完全献给了隆裕皇后。他说:“这是皇家的东西,不应该流入到民间,奴才我小心谨慎地替皇家保存了几十年,现在年老体衰,乞求离开宫廷,所有这些宝物,奉还给主子。”这件事让隆裕十分感动,所以太后虽死,隆裕对他还是恩眷不衰。他死后,隆裕按大臣的礼恤赏丧葬费2000两。这足可以看出对他是怎样的恩待了。正可以证明,他早就预料到最后的结局,把宝物留作脱身之计的。一个太监,能够这样清醒地给自己筹划,也算是很难得的了。

对于李莲英来说,这一辈子以谨慎为行为准则,虽然得宠但不争权。他对于慈禧尽忠,对于光绪同样也尽忠。纵使最严厉的史家对李莲英也找不到太大的恶行。李莲英实在是可以算历史上当红太监中难得的好人了。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奥运火炬传递凤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