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王明落寞的后半生及其家人
2008年05月09日 11:04书摘 】 【打印
相关标签: [中共]

在1956年党的八大上,虽然王明还在莫斯科养病,没有能够出席会议,但党中央和毛泽东本着团结犯错误的同志,仍提名王明为中央委员候选人。王明就这样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在97名中央委员中得票名列倒数第一。

党中央在生活上对王明一直是优待的。王明去苏联养病期间,照常每月领全部工资。他们要药品、要物、要人,政府都给予满足。先后往苏联派去了为王明服务的西医、中医、护士、警卫员、保姆等人,不满意的人选随时可以撤换。王明工资是行政五级,孟庆树八级,秘书田书元代领俩人工资,换成卢布半年一次寄往苏联,共3300个卢布。“文化大革命”中,一直负责给他寄钱物的田书元已被撤职,甚至有人批判他“里通外国”。这样,从1966年下半年起,国内再没有给王明夫妇寄过工资和物品。

“文革”期间的王明及其家人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王明是早已定性的“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主要代表人物,这时又在苏联竭力反对“文化大革命”,王明在国内受到批判。

在批孔评儒和十次路线斗争教育中,出现了一些批判王明的文章。几十万字的《王明反革命言论集》也编印成册,“打倒机会主义头子、苏修代理人、大叛徒王明”的口号也开始出现。

王明当时被认为是已定性的“死老虎”,而且他又不在国内,所以仅仅是在一些报刊上受点文字批评而已,但王明在国内的亲属却难以避免受到牵连。王明后来了解到有的亲属在“文革”中遭受株连的情况。王明后来撰文说:“‘文化革命’刚开始,北京和其它大城市就出现了大标语,‘打倒苏修代理人、反革命黑帮、大叛徒王明!’从此以后,《人民日报》、《懈放军报》,还有《红旗》杂志,经常选择王明作为头号攻击和诬蔑对象。王明的妻子孟庆树在苏联学习,多年来一直积极参加反对毛主席的斗争,因此在‘文化革命’初期,北京也出现了类似的标语,对她进行攻击。此外,红卫兵还按照毛泽东的命令,对埋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的王明父亲陈聘之进行鞭尸。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红卫兵抄了王明的家,把他八十多岁、年迈的继母黄莲舫打得半死,还把她扔在大街上;把王明几十份手稿和藏书不是烧了,就是扔了。”1966年6月,王明写了一首诗;“北京城内孟公府,二号门牌我家有。红卫兵临全部毁,白头母死众邻嗟。积书千卷成灰烬,存稿百篇付浪沙。父骨抛山伤警卫,……”在诗选的注释中,王明说“不料毛泽东……1966年夏,即下令红卫兵把父尸掘出抛弃!”

其实砸陈聘之坟墓一事,并非毛泽东授意而为。1957年5月,陈聘之病故后,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坟前有“子,陈绍禹、陈绍伟,女,陈映民,立”的碑文。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有的批判文章说:“王明是地主家庭。”因此,红卫兵在“横扫四旧”时,就冲到八宝山革命公墓,见到这里有王明父亲的坟墓,在一片“砸掉王明狗父亲的坟墓”的怒吼声中,砸碎了墓碑,掘了坟墓。所以,王明父亲之墓被砸确有其事。但这只是红卫兵的自发行动,是在当时的特殊历史环境中,红卫兵们采取的过火行动,并不是王明所说的“红卫兵按照毛泽东的命令”行事。陈聘之的墓碑被红卫兵砸成三段,碑座和碑身被砸开,碑身又被砸成一大一小两块。坟包也被掘了一下,但并没有对陈聘之进行鞭尸。

从1979年到1980年,政府拨款修复了陈聘之的墓,但由于联系不到王明的亲属,所以一直未立墓碑。而关于黄莲舫被打得半死而后扔在街上一事,可能是王明听信了谣言。其实从未发生过王明继母“白头母死”,或者是被“打得半死,还把她扔大街上”的事情。相反,正是政府把黄莲舫负责地送回老家,并做了妥善安置。“文化大革命”刚开始,中共中央领导人就关照过王明家的三位老人,请他们尽快搬出孟公府2号。三位老人中,第一个搬出的正是王明继母黄莲舫。在王明家被抄之前,黄莲舫就已离开了北京,她根本没有见到抄家,更没有被红卫兵打死或打得半死,扔到大街上不管之事。黄莲肪是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两位同志,亲自护送回安徽金寨县梅山镇,还给了八九百元钱。金寨县政府接收了黄莲肪后,每月给她13元生活费,并拨给她一间房子居住,医药费用也全部可以报销。在“文化大革命”那样的特殊年代,能得到黄莲肪这样待遇的,实属幸运。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