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熊向晖:1919年4月-2005年9月9日,原名熊汇荃,祖籍安徽凤阳,生于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清华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共产党情报工作“后三杰”之首(申剑和陈忠经是另二杰)。出身于官宦家庭,父亲在中华民国湖北高等法院任庭长。1949年之前奉命在国民革命军胡宗南部进行间谍工作,1949年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界工作。1973年末,任中共中央调查部副部长。毛泽东曾经评价他“一人能顶几个师”。 熊向晖在1976年5月底和叶选基(叶剑英侄子)谈过他对华国锋的印象后,6月4日晚,叶选基和刘诗昆一起再次来找熊向晖。选基说,华国锋现在是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和国务院总理,叶帅长期在家里休息也不好。希望熊向晖向叶帅提出见见华国锋。 |
华国锋是谁?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在人们为这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位总理去世而悲痛的时候,心中也压着巨石般沉重的未知:谁来接替总理的位置?本来,这个问题很明了:当时众望所归的邓小平。然而,明眼人都能看出,从1975年秋开始,邓小平已经再次地位不稳。他在一些重要场合的讲话中毫不隐讳地否定文革,引起了毛主席的不满,并招来了江青、张春桥、姚文元这些党内极左派头面人物的批判。
这次批判的势头很猛。宣传机器本来就掌握在极左派手里,加上他们善于造势,评《水浒》批宋江的运动很快就将矛头直指“党内那个最大的走资派”了。不久,“最大的走资派”升级成为“不肯改悔”和“死不改悔”的“走资派”。连篇累牍的批判文章加上北大清华校园里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在这样的形势下,邓小平接任国务院总理,除非是奇迹出现。
邓既出局,按当时国务院副总理排位的顺序,很可能就是张春桥了。很多人在揪着心,看这个阴沉极左的人会不会登上总理的位置。在人们的悬念中,毛主席提名任命华国锋为国务院代总理,经政治局同意,在1976年2月3日公布。这个任命,出乎所有关注此事的人们的意料。这不仅因为华无论在国务院副总理的排序还是党内的排序中,都在张春桥及其他好几人之后,而且也因为在北京的高层干部几乎没有人认识他。
熊向晖等人在庆幸大权没有旁落到张春桥这样的人手里的同时,心中也升起一个大大的问号:华国锋是谁?他是什么人?最关键的是,他“是不是他们那一伙的”?谁也说不上来。
初识华国锋
从简历上,可以知道时年55岁的华国锋是山西人,1938年参加革命,解放后一直在湖南工作,1970年庐山会议之后从湖南省委第一书记任上调到中央。1972年谢富治去世后接任公安部长。1975年,升任国务院副总理。但是,这个简历却无法表明华国锋的政治态度:他是倾向江青那一伙的,还是反对他们那一伙的?
这在1976年的中国政治格局中,非常重要。由于文革的原因,当时中央领导层形成了两个泾渭分明的派别:以江青一伙靠文革中造反上来的极左派,和被封为“保守势力”的务实派。务实派,主要由那些在文革中起起伏伏的“老家伙”们组成。极左派搞得民不聊生;而务实派比较关心国计民生,希望国家稳定。
周恩来病重不能视事后,邓小平成为党内务实派的核心人物。可是他的政治地位不保之后,极左派的气焰就嚣张起来。现在上来了这个大家都不熟悉的华国锋,他的政治倾向,自然令人关心。
在熊向晖等人的疑惑中,时间进入了1976年4月。首都群众利用清明节,自发去天安门广场送花圈,表达对周总理和其他先烈的哀思,发泄对极左派的不满,惊天动地。最后的结果是邓小平彻底下台、华国锋再度擢升:国务院总理不再是“代”任而是实职,同时成为党中央负责人——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这个1976年4月6日公布的任命,再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批邓已经公开。就在这时,杨振宁要来北京。周总理生前非常重视这些美籍华人科学家的工作。他们来,总理都要尽量安排会见谈话。如今,总理不在了,这个工作如何做?
杨振宁的来访,早在1976年1月就由几个部门做出了计划,并已请示中央同意。当时华国锋是主管科学院的副总理,杨振宁来了自然由他见。短短两个多月,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华国锋已经成为国务院总理。如果按原来的安排见,那杨振宁就成为他担任国务院总理和中央负责人之后所见的第一位客人。而杨既不是国家元首也不是政府首脑,华第一个见他是否合适?如果华不见他,又该谁来见他?同时,毛主席还能不能见杨?
负责接待的熊向晖就这些问题,给华国锋的秘书打电话请示。4月16日,华国锋的秘书打来电话,要熊向晖当晚去汇报杨振宁来访情况。熊向晖向华国锋汇报了此前邓颖超会见杨的情况,也谈到杨来北京前,先到上海,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的徐景贤见了他,跟他大谈批邓,并送给他上海复旦大学批邓大字报选。杨振宁不收,说,我的箱子装满了。他对批邓也不表态。这时,华国锋开腔了:何必送那些东西呢,不能强加于人嘛!
作者:
熊蕾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