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唐太宗与法门寺的渊源,是他在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敕令开示佛舍利”。因为“古老传云:此塔一闭,经三十年一示人,令生善”。这是大唐皇帝第一次将法门寺所藏的佛舍利“示人”。据说开示果然出现了“令生善”的灵异现象:唐《法苑珠林》中记载,“既出舍利,通现道俗,无数千人,一时同观。有一盲人,积年目瞑,努眼直视,忽然明净。”
盲人见了佛舍利,居然“复明”了,可见佛舍利的法力有多厉害。陈景富认为,这段传说意在说明,此次开示佛舍利,使得唐皇室与老百姓达成一种共识,马上得天下的李唐王朝由此开始温和的贞观之治,法门寺也获得了国寺的地位。
随后,唐高宗李治在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首次以皇帝身份开启地宫迎请佛指骨舍利到长安、洛阳供养长达两年。等到送舍利回地宫时,皇后武则天出主意,以天子之仪的九重金棺银椁瘗藏,可谓尊崇至极,无以复加。后来,她还将自己的“一腰绣裙”送进地宫供养舍利。
武则天即位后,改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武则天14岁就入宫给太宗当才人,太宗死后,她被送到感业寺做了比丘尼。后来被高宗看中,再次入宫,直到称帝。或许,在武则天看来,能够东山再起,都是佛的庇护。公元704年,82岁的武则天再次迎奉佛指骨舍利供奉。
可是,第二年,武则天就死了。唐中宗李显复位后,公元708年,他割下自己以及皇后、子弟等7人的头发“下发入塔”,供养舍利。要知道,自古“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稍有损伤”,下发供养就是以身供养。陈景富说,唐皇室尊奉佛指骨舍利真是愈演愈烈。
其后,除了唐玄宗李隆基对道教情有独钟,“满30年未启塔迎奉”外,唐肃宗李亨、唐德宗李适、唐宪宗李纯、唐懿宗李漼在一百多年间,又4次迎奉佛指骨舍利。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年),唐僖宗李儇送佛指骨舍利回法门寺地宫。佛指骨舍利由此密藏于地下1113年。
陈景富一一查阅了几乎贯穿唐朝近300年历史的皇帝迎奉佛指骨舍利的故事,问题也就浮出水面了。
多年以前,陈景富在撰写《法门寺史略》时,曾梳理过典籍中记载的唐贞观以后法门寺佛舍利的种种描述。他发现,在贞观五年以前,法门寺佛舍利的描述状况是笼统且不明确的:最初,人们见到只是一块“方骨”,“或见如玉,光白映彻”。而显庆时已变成“形状如小指初骨,长寸二分,内孔方正,外楞亦尔,下平上渐,内外光净……”而且逐渐出现了“凤翔法门寺塔有佛指骨”、“……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佛指骨一节”等确切的“佛指骨舍利”字样。
这种记载上的突变,是否意味着舍利是并不相同的两枚呢?陈景富不敢断言,但他认为:“有一点完全可以肯定:法门寺佛真身指骨舍利的首次出现,是在唐高宗显庆五年那次迎奉活动的记载中。”
这就有意思了——隋文帝时各地“供养佛舍利”、唐朝皇帝“迎奉佛指骨舍利”,这偏偏就多出来的“指骨”,怎么就突然出现在法门寺的呢?
一个关键性的人物此时进入陈景富的研究视野。他,就是生活在唐太宗、高宗时代的玄奘法师。
作者:
孙强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