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纵深·引进剧
《成长的烦恼》带来“肥皂剧”概念
1992年之后,《加里森敢死队》剩下的10集才陆续在全国各大电视台与中国观众见面。停播20多年后,2003年8月出版的《中央电视台的第一与变迁》一书,给出了当初终止播放的答案:“这部26集的连续剧播放一半时,被认为是一部打斗胡闹的纯娱乐片,没有多少艺术价值而停播。”《加里森敢死队》的停播,也让美剧在中国停住了步伐。
后来,美剧仍然小范围地传播着。上海电视台在1980年便与专门拍摄电视剧的美国劳里玛影视公司签订了合同,每年固定引进3到4部美剧,由上海电视台译制并在当地播出。系列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在该台首播之后,成为经典之作。
《成长的烦恼》给中国观众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美国家庭教育方式,也带来了“肥皂剧”的概念。“他们可以跟孩子承认错误,这在当时的中国是断然不可能的。”
1984年开始,香港的《霍元甲》、日本的《血疑》、巴西的《女奴》、墨西哥的《诽谤》在内地相继播放,轰动一时,持续了外来电视剧的冲击热潮。
意外地把内地电视剧市场彻底引入通俗时代的,却是一部催人泪下的主旋律——《渴望》。1990年播出的这部片子,善恶分明地讲述了一个集所有倒霉事件于一身的女人的悲欢离合。自此,审查部门对“主旋律电视剧”似乎找到了一个标准,即和《渴望》一样的。
事件纵深·引进剧潮
国外影视剧开始多渠道传播
21世纪初,韩剧通过官方通道在中国培养了老、中、青三代韩剧迷,简单的情节、相似的剧情、繁琐的家长里短成了人们一谈眼睛就亮的话题。年轻女孩在机场外苦守韩星,喊着韩星们根本听不懂的中国话。韩版服装从不羁的破衣烂衫到乖巧典雅的淑女装,被中国民众通吃。
当大部分人陶醉在韩剧营造的小情小调中时,一小部分人开始大量地从网络上引进小团体版的美剧。在人们对韩剧已经审美疲劳时,美剧紧凑的剧情、悬念迭出的设计,让许多人开始熬夜看美剧,通宵等着网站上的最新剧集。连大洋彼岸的美国编剧罢工也成为中国媒体的一版要闻。
而人们偶尔想起《加里森敢死队》,留在记忆里的也只是英雄主义,而不是待业青年了。
作者:
王刚
编辑:
刘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