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抗战生命线:苏联军援的西北通道
2009年06月22日 10:49《文史春秋》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作为抗战初期中华民族“生命线”的“西北国际大通道”,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赢得了包括苏联在内的世界上一切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赞扬。无论我们今天如何评估打通“西北国际大通道”对抗日战争胜利的作用,我们都不应该忘记新疆各族人民为此付出的巨大牺牲和所创造的一系列奇迹,抗战胜利的史册上也有新疆各族人民可歌可泣的一页。

苏联援华人员、南京国民政府、中国共产党人、河西马步青、新疆盛世才等通力合作,在抗战初期最困难的岁月里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强大力量,“西北国际大通道”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意志和伟力

从1937年10月上旬起,每天都有成百上千辆汽车,以及绵延数公里、数十公里的驼队颠簸在阿拉木图--伊犁--乌苏--迪化--哈密--兰州这条大通道上。按照当时中苏双方达成的协议,苏联援华的陆战武器(坦克、装甲车、火炮等)全部由苏方用汽车运至哈密(最早的一、二批运至兰州),再由哈密驼运至兰州;少量急需的轰炸机、歼击机由我方飞行员或苏方飞行员直接驾驶经阿拉木图--伊犁--乌苏--迪化(或奇台)--哈密--酒泉,然后直接到达兰州;大量的援华飞机则是采取在哈密组装的方式,由大型运输机和汽车将零配件拉到哈密,组装调试后经酒泉飞抵兰州,再分配到各战区。

当时的“西北国际大通道”,无论是空中的航空站还是陆运的接待站,条件都是相当简陋的,有时这些在异国他乡奔波了一天的飞行员、驾驶员连一口热水都喝不上(不少站、点的水都是从好远的地方驼运来的,食用的粮食蔬菜也都是从数十公里、数百公里外运来的),但他们无悔无怨,表现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军人的良好风范。

艰苦的事业必然产生悲壮的英雄。1939年2月,一架载有23位专家的苏军运输机,在暴风雪中和航空站失去了联系。我迪化、乌苏、伊犁三个航空站一致判定失踪的飞机应在伊犁附近的尼勒克县境内,但苏方驻迪化中将顾问迭列吾延科认为是在乌苏县南山区域,并要求中方协助在这一区域搜寻。出于对苏方顾问的尊敬,中方没有坚持自己的观点,并派5人同迭列吾延科率领的10人组成搜寻小组,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和持续不断的大雪,骑马在乌苏南山寻找了7天,还是没有找到失踪的飞机。后来,由于有6匹乘马先后掉在冰河里不能出来,乌苏南山的搜寻工作才被迫放弃。

就在中、苏双方人员盲目的在乌苏南山搜寻的时候,掉在了尼勒克县海拔4000多米山峰上的机组人员开始了与死神的大搏斗。飞机坠落到山上后,当场就有11位苏联专家遇难;剩下的12人中7人重伤,加之得不到救治两天后也都相继死亡;其余5人依靠燃烧了两天的飞机余温,和死神顽强抗争。9天后,看到直奔他们而来的搜救人员时,有3人当即就倒下了,其余两人也是冻得瑟瑟发抖,连讲话的力气都没有。后来人们才知道,为了生存,他们是用“烧烤”死去战友靴子的方法顽强生存下来的。

根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解密的相关资料:抗战初期,援华的苏军飞机在新疆、甘肃两省区坠毁的就有45架以上,仅U-15型气冷式单发、单座战斗机就有30多架。许多苏联人民的优秀儿子埋骨于大通道沿线的冰峰雪岭和大漠戈壁。同飞行员时时刻刻都要与死神“过招”不同,成百上千的苏军司机,则是要忍受常人难以想像的心理和生理的煎熬。他们进入中国后常常半天见不到一个村庄,饿了吃点随身携带的黑面包,渴了喝些随车自备的凉水,每到一个较大的接待站,他们从不在吃的方面为难中方工作人员,总想挤点时间多休息一会。

当时的苏联政府和军队对援华人员要求非常严格,几乎每月都有工作组检查援华人员的工作情况,这种严谨的作风,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心里播撒了社会主义的种子。他们在同苏联援华人员的实际接触中,开始了对社会主义的感性认知;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并不了解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但他们从苏联援华人员纪律、规范、文明、礼貌和充满激情、活力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美好新生活的一种希望。尽管后来统治新疆的盛世才走上了反苏、反共、反人民的道路,然而已经在新疆各族人民思想深处点燃的社会主义烈焰始终没有熄灭,他们做梦都盼望着能够过上像苏联那样的社会主义生活。由此,人们便不难理解,10多年后,当新疆军政当局宣布和平起义,人民解放军进驻天山南北的时候,为什么到处受到各族人民群众真诚的欢迎。

“西北国际大通道”的开通,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西安事变后不久,统治新疆的盛世才几次电邀共产党人入疆辅佐其工作,陈云、滕代远、邓发、毛泽民、陈潭秋、林基路等百余名共产党人正是在“西北国际大通道”酝酿、开通和大转运的关键时刻到新疆工作的。

为了有效解决与大通道畅通相关的经费保障问题,时任新疆政府财政厅代厅长(实为厅长)的毛泽民同志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增加财政收入的改革措施。主要有:(1)开源节流,大力扶助生产,发展经济,开辟税源。改变“竭泽而渔、杀鸡取蛋”的被动式“破财”方法为“蓄水养渔、养鸡生蛋”的主动式“生财”之道,同时紧缩非生产性费用,反对贪污,杜绝浪费。(2)建立健全财政制度。在全疆地区一级设立财政局,统一各税和官产的征收管理工作,使规定的各项收入点滴归库,增加财政收入。同时,严禁违章乱收费,减轻人民负担。对省、区、县各部门和重要的工矿企业需要的各项经费都按系统事先编写预算,及时通知银行拨付,无预算不拨款,无决算不销款,认真执行预、决算制度,严格财经纪律。(3)培养专业人才,设立财政专修学校,加强财政队伍建设,提高财政工作效率。(4)改革和统一币制。废止南疆喀什和北疆伊犁的地区货币,在全疆发行以“元”为单位的统一货币,稳定金融物价。(5)发展农牧生产,以土特产品(牲畜、皮毛、干鲜瓜果)收购加工为主,扩大对外贸易。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