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中捉鳖:我军围歼躲藏在山洞中的越南残敌(图)
2009年03月30日 08:55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已有评论0

(三)第二次进洞搜剿

8日7时,连长、副指导员带领1排进洞搜剿。3班由副指导员带1组在右,1排长带2组在左,3班长带3组随1组后,搜索前进,三个小组以音响进行联络。连长带1、2班随3班后跟进。当3班进洞约30米时,越军向我射击.1、2组利用石笋,荫蔽自己,向敌还击。进洞约60米后山洞开始向下延伸,里面更如漆黑。1、2组各用一根4米多长的竹杆,沿两侧洞壁边探路边前进,故意弄出响声,诱敌暴露位置。敌人果然向竹竿响声方向射击、投弹。我根据敌射击时所发出的光亮,判明其具体位置后,即向敌边投弹边前进,毙敌一名,同时发现越军后逃。3班1、2组交替掩护,分段跃进追击,追至左侧耳洞将其击毙。

进洞后约100米,副指导员发现头顶上有一小洞(上洞),即与3班一名战士沿洞壁两侧摸上去,俘越军一名,押送出洞。越俘走至洞口时进行反抗,被我当场击毙。3班继续前进约10米时,发现往下有一洞口,即留两名战士监视洞口,其余搜索前进。到中洞末端,又发现一下洞口,并听到有小孩哭声。3班即通过翻泽对越南群众喊话,宣传我军政策。我喊话后,上洞走出28名越方群众,即被我送出洞口。这时上、中洞巳清剿完毕,各洞口均被我控制,然后集中兵力清剿下洞。

下洞比中洞低约5米,两端与中洞相通,洞口小,坡度陡,敌情不明。在中洞末端的3班第3组以假人、汽灯吊于下洞诱敌射击,汽灯被打灭。3班长带上排长的指挥机,与两名战士乘机利用长竹竿下滑进入下洞后,向前搜索。2班副班长等3人在中洞另一端也采用假人诱敌,探明敌情后,首先往下投弹炸死一名敌人,尔后迅速顺竹竿沿洞壁滑到下洞,向前搜索。由于洞两端相通,连长在中洞即用指挥机及时指挥下洞两端两个搜索组,注意联系,防止误伤自已。根据连的指示,下洞两个组从两头向中间接索,俘获混在群众中的越军10人(其中特工队员两名),并找到越南群众37名,随即将他们一起送出洞。最后连长又带领1排在上、中下洞全部搜索一遍,未发现情况,随即撤出。根据团的指示,2连撤出洞口后,用700公斤炸药将洞炸塌。8日17时30分,战斗胜利结束。

火焰喷射器是对付藏匿在山洞中的敌人的最好的武器

四、主要经验教训

(一)洞外警戒和洞内搜索,紧密配合。洞内、洞外战斗是紧密联系的。为了保障搜洞顺利进行,必须加强洞外警戒,防敌内外结合打乱我搜洞部署。此次战斗,2连把两个排的兵力布置在洞口外附近的山垭口制高点等有利地形上,及时打击了洞外残敌的骚扰。在洞内,则由精干的小分队保持音响联络,保持一定距离,交替掩护,分段层层搜索前进;先易后难,最后集中力量打击最顽固的下洞之敌,迫使敌人无处躲藏,束手就擒。

(二)隐真示假,诱敌暴露,灵活机动打击敌人。根据洞内视度不良,情况复杂,不便发扬火力、展开兵力等特点,2连组成精干的小分队由连指挥员亲自率领,以长竹竿探索前进,故意弄出响声引诱敌人暴露射击位置,以利我顺着火光向敌投弹、射击。在打下洞时,为了诱敌暴露先后把汽灯、假人吊到下洞,终于探明了敌情。乘敌慌乱之机,两个小组分两头沿洞壁顺利地滑到下洞,消灭了敌人。

(三)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初结合,分化瓦解敌人。当我击毙3名越军,控制了中洞,构成了一定的军事压力后,听到洞内有小孩哭声,2连便通过翻译向越方群众喊话,宣传我军政策,分化瓦解敌军。上洞的28名群众在我喊话后自动走出来。我两个小组打到下洞后,及时用越语喊话,解除群众顾虑,迫使挟持群众的10名越军不敢反抗,不敢骚乱,被我俘虏。

(四)主要教训:一是进洞后过分依赖照明。第一次进洞搜剿,曾较长时间先后两次用手电调和柴油火把照明,均未成功,进展缓慢,6个多小时才前进约100米,二是对敌情估计过高,没有抓住时机尽快肃清洞内之敌。第一次进洞后,已前进100米,直接控制了上,中、下三层洞口,本应继续搜索或及时占领既得位置,就地监视敌人,以便下一步搜索前进,但连指却令2班撤出洞口。这样,增加洞内敌人重新组合进行顽抗的机会,使我再次进洞增强了因难。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