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列国为何先奔卫? 没分到祭肉很失望
2009年03月26日 10:15大河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弟子们看到老师高兴,也都兴奋起来。弟子冉求正专心地为老师驾车,听到孔子之语,回过头问:“老师,人口已经很多了,下一步怎么办呢?”孔子说:“想办法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求再问:“富裕之后,又该怎么办呢?”“开办学堂,教育他们。”

孔子主张对民众实施教化,但教育必须有物质基础,他主张先富后教,这与管仲所讲的“仓廪实而知礼节”、“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是同一道理。孟子、荀子也都继续发挥了这一主张。孟子说:“乐岁终年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瞻,奚暇治礼仪哉?”意思是好年景老百姓日子还过得苦巴巴的,坏年头连活命都难。活下去尚且不容易,哪有闲工夫学习礼仪呢?

孔子与冉求说得高兴,便开始针对冉求的特点进行启发式教学。冉求聪明稳重,也有从政才能,只是学习不刻苦。孔子说道:“求呀,我不是生而知之者,是通过学习才获得了知识。”

冉求辩解:“老师,不是我不喜欢你的学问,是我太笨,没力量学好。”

孔子说:“假如真是力量不够,走到半路便走不动了,在我看来,眼下你却像是还没向前走呢!”这句话击中了要害,冉求有所醒悟。他默然走了一阵,又问:“老师,你此次被迫离开鲁国,难道没有怨恨吗?”

孔子叹道:“此番出走,是我自己的主意,我不怨天尤人,凡事要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这样怨恨就没有了。不然,怨恨会越积越深。我谁也不怨恨啊!”话虽如此,孔子已是语带酸楚。

子贡跑到老师车旁,说:“老师,我们歇会吧。”孔子同意。子贡扶老师下车,问道:“老师,你此番离开鲁国,打算怎么办?”孔子说:“作为一个君子,应做到国有道鼎力相助,国无道则远避他乡。人生在世,必有所追求,不可昏昏然度春秋,茫茫然无所适从。我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是去奸佞,除邪恶,平欺诈,息战争,恢复周公礼制,实现天下为公。我此番离开父母之邦,就是去寻求实现理想的途径呀。对于一个无所追求、不知自己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了。”

冉耕一向少言寡语,听到这儿问道:“君子和小人有何区别呢?”

孔子听到一向沉默的冉耕同学发问,很高兴,说:“君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小人则宽以待己,严于律人。”闵损也跑来问道:“老师,君子对待事业应持什么态度呢?”

孔子说:“君子对于事业,以合乎时宜为原则,用谦逊言论谈论它,

用诚实态度对待它,依照礼制实行它。”子路问:“君子也有怨恨吗?”孔子道:“君子担心的是自己没本事,不怨恨别人不了解自己。”子路闻言诧异。孔子又补充道:“若说君子也有怨恨,那就是无所建树,空忙一生,不被人们称颂。”

朝见灵公话不投机

孔子来到帝丘,子路带着大家,来到妻兄颜仇由(又名颜庚、颜浊邹)的家。颜仇由禀告卫灵公。卫灵公大喜,认为孔子是名扬天下的圣人,此来定可为卫国效力。

卫灵公接见孔子,问:“你在鲁国拿多少薪水?”孔子说:“奉粟六万。”即六万小斗,合汉代两千石。卫灵公很爽快:“我也给你这么多。”

蘧伯玉   康叔   孔子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