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亲定国宴标准四菜一汤 主导“礼宾革命”
2008年12月31日 14:20天天新报 】 【打印
相关标签: [周恩来]

国宾访华礼仪

我当礼宾官时,很多人问起国宾访华礼仪,兴趣甚浓。国宾访华礼仪主要如下:

机场红地毯接待。访华国宾大多从国际空港抵达,首都机场行道上铺红地毯迎接。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同来访国驻华大使登机请国宾下机,国宾与前往机场迎接的外交部副部长以及其他欢迎官员握手,并接受献花。欢迎仪式毕,国宾离开机场,由11辆摩托车组成的车队护行,摩托车护行礼遇延至钓鱼台国宾馆国宾下榻处(注:2004年1月1日开始取消摩托车护卫)。国宾如乘火车抵京,同样受到红地毯礼遇。

欢迎仪式。自1980年起,国宾访华欢迎仪式的地点由首都机场改至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国宾抵达广场后,儿童向他们献花,然后贵宾与出席仪式的中方高级官员见面握手。在中方领导人陪同下,国宾登上检阅台检阅三军仪仗队,同时军乐团奏两国国歌,鸣放礼炮21响或19响。在仪仗队队长向国宾报告仪仗队准备完毕后,国宾在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陪同下,沿红地毯检阅三军仪仗队。国宾行至军旗前向军旗致敬,检阅毕向仪仗队致意。国宾再次登上检阅台,检阅三军仪仗队分列式。检阅毕,客人由中方领导人陪同进入人民大会堂会谈。

举行欢迎国宴。国宴通常在国宾抵京当晚或次日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十分隆重、亲切,做到五洲宾客宾至如归。宴会厅内悬挂来访国及中国国旗。席间军乐团演奏席间乐,曲目单经精心挑选印制并有著名歌唱家或艺术家表演节目助兴。

政治会谈。国宾与中方领导人举行正式会谈,称为政治会谈。政治会谈通常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举行。政治会谈正式庄重,会场悬挂双方国旗。会谈桌为长方形或椭圆形。桌上摆设由中文和英文写成的座位卡。会谈结束后外交部新闻官员向采访的新闻记者“吹风”。

向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圈。根据意愿,国宾向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圈。

签字仪式。国宾访问期间与中方就发展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贸易等方面的往来,来访国代表与中方代表签署协议书,为此举行签字仪式。重大的签字仪式均由两国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签字毕,宾主举杯祝贺。

参观游览。游览长城、参观故宫等,通常为首次访华的国宾最喜欢的日程之一。

鸣放礼炮是隆重迎送国宾的最高仪式之一。凡欢迎外国元首,鸣礼炮21响;欢迎外国政府首脑,则鸣放19响,以示不同的礼遇。

周总理主张“礼宾革命”

刚到礼宾司不久的一天下午,我随一位老同志去中南海西花厅,协助安排周总理会见巴基斯坦驻华大使罗查先生一事。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周总理。此后我又有机会再见周总理,聆听他的指示和谆谆教诲。

有一次周总理要礼宾司的同志记住四个字——“礼宾革命”。不久礼宾司就把“礼宾革命”四个红字贴在司办公室的墙壁上。

周总理说,历史上的礼宾制度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封建帝国的,一类是资本主义的。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礼宾工作应该具有社会主义特色。中国是礼仪之邦,要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优良礼仪传统的基础上,适当汲取国际上好的做法和惯例,创造新型的新中国礼宾工作。他说,过去有很多礼宾规格,是沿袭资本主义国家的,我们学了一些这类的东西,同时还学了一些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东西。我们不能完全同意那套礼宾制度,也不能完全废除,但可以打破一些,要更多发挥创造性。礼宾工作不能墨守成规,要不断改革创新,开拓前进。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